提升野生動物監測效能 宜分署辦理紅外線相機實務課程

宜蘭分署舉辦紅外線自動相機教育訓練教導民眾如何做紀錄。(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為提升第一線人員執行野生動物監測的專業技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於八日舉辦「紅外線自動相機教育訓練課程」,邀集轄區各工作站負責野生動物監測業務的護管員參訓,進行架設操作、資料回收及影像判讀等全方位實務訓練,總計三十八人參與。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十年前起推動「野生動物長期監測」計畫,在國有林地與淺山地區布設樣點,利用紅外線自動相機記錄中大型哺乳類的活動狀況。宜蘭分署目前已於轄內設置超過五十處樣點,累計影像資料超過五萬張,常見物種依序為山羌、台灣獼猴與鼬獾。此次訓練課程由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授課,內容涵蓋相機安裝維護技巧、樣點設置原則、資料整理與物種辨識方法,並透過實例解析與現場互動,協助學員提升操作效率與判讀準確性。課堂中也鼓勵學員分享野外實務經驗,針對不同地形、氣候與動物習性交流應對策略,促進橫向合作與知識累積。

宜蘭分署表示,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蒐集的長期監測資料,不僅能掌握野生動物族群分布與變化趨勢,更為保育政策提供關鍵依據。未來將持續透過教育訓練強化監測能量,深化保育行動基礎,實踐永續生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