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境,台南市有二十八點二萬戶停電,全台南超過六百支電桿折斷或傾倒,至今第五天了,全市尚有三萬多戶無電可用。一座自稱「文化首都」、升格超過十年的直轄市,在風災來襲後竟然陷入類戰後廢墟狀態,這不是自然的必然,而是治理的崩壞。
五天沒電、五天沒網,在當代社會意味著什麼?學童無法上課、企業運作癱瘓、醫療與緊急通報中斷,連家人聯繫都困難。台南市十二區的居民,被迫連放五天颱風假,偏鄉居民被迫與世界隔絕,像是被丟進了廿一世紀的黑洞。
二0二二年市長黃偉哲競選連任的政見,第一條就是「建構水電穩定,且循環利用的生活環境,以淨零碳排為路徑邁向國際宜居城市」,一場颱風立馬打臉,颱風過後停水停電,交通中斷、處處淹水,數天過後,市容仍未見恢復,水電不來如何邁向國際都市。
在後壁區的稻田中,整排電線桿目驚心橫躺著,連躺五天一動不動,全區十四個村落中還有菁豐、新厝、上笳苳與仕安等四個庄頭沒有復電,居民痛苦哀嚎。
一場颱風才知道電線地下化的重要性,電線地下化不是科技門檻問題,是優先順序問題,台南光電板蓋得到處都是,七股、學甲地區已經快被光電板淹沒,會被大風吹倒的電線桿仍矗立在大馬路上,這是虛假的現代化吧。
執政黨的大罷免大成功喊得震天價響,擾動仇恨值,人民已對政府信心崩盤,五天無電、無網,執政者應該徹底覺醒,回頭看看人民最需要的是什麼吧。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