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航海節 海科館罾子船下水

 

海科館館長(左三)與地方里長、罾子船划船教練(右三),登船準備「丟麻糬」儀式。(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慶祝七月十一日航海節,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於海科館濱海休憩園區進行罾子船新船下水儀式,並推出一系列豐富活動。手工打造的罾子船結合傳統造舟技藝與海洋文化,為八斗子傳統漁船再現成為「活」的文化載體,承載著八斗子地方記憶與木造船技藝,成為串聯文化與技術傳承的重要平台。新船下水儀式由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與地方里長們共同於船上進行丟麻糬,吸引許多民眾到場體驗這項八斗子漁船新船下水漁獲滿載傳統的文化記憶。

罾子船航行體驗帶給民眾難得的海上航行新體驗。(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慶祝航海節活動,除了新船下水儀式外,也特別規劃有罾子船航行體驗及造舟木工坊,以此弘揚臺灣深具特色的航海文化精神。罾子船的建造蘊含深厚的歷史意涵與技術價值。自一一三年起,海科館與海洋委員會攜手合作,致力於推動傳統木船工藝的保存與再現,於去年成功打造完成的手工罾子船,典藏於海科館園區供民眾了解這項珍貴傳統的造舟技藝與文化資產。

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表示,去年夏天在眾多親子家庭的齊力參與下打造的木造罾子船。今年夏天正式啟航於海上,成為海科館最具代表性的「海洋文化大使」,帶領民眾航向湛藍海洋。在傳統漁村文化中,新船下水是全村矚目的大事,延續八斗子特有傳統,在船頭進行擲吉祈福,為新船祝禱啟航;其中象徵滿載而歸、祈願漁獲豐收的「丟麻糬」儀式,更具有濃厚的文化意涵。七月十一、十二日於望海巷海灣舉辦的「罾子船航行體驗」,也將帶給民眾難得的海上航行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