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地變成藝術作品台東光祭圖騰光影豐富色彩變化讓人驚艷

從荒地變成藝術作品,圖騰光影豐富色彩變化,讓人驚艷。(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今年台東光祭很不一樣,曾經是一片被野草覆蓋的空地,如今夜晚閃耀著豐富的圖騰光影,讓人驚艷。旅居日本的藝術家米類,回到知本家鄉和在地居民找回童年的記憶,許多居民走入展區驚喜不已,「原來藝術可以這麼貼近我們的生活」。

米類在知本長大,後來長年旅居日本。這次,她帶著記憶與創作回到成長的土地,以藝術回應心中的鄉愁與歸屬。那片空地,對他而言不只是荒蕪角落,更是童年奔跑、跌倒、歡笑的場域。

作品中,一棵原有的大樹成為精神象徵,地面彩色石頭象徵童年的片段;風、光、雨、種籽、溪河紛紛落在土地上,圖騰般的光影變化,共同構成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感知經驗,世代族人的記憶彼此交會聚合,豐富的色彩及圖騰光影,讓人目不暇給。

一位在地媽媽說,「以前大家都不太注意那邊,現在晚上會帶小孩去散步,坐在石頭上看圖騰光影的變化,覺得好放鬆、好新鮮。」孩子們也感到新奇,在投射的圖騰上蹦蹦跳跳,更讓老一輩憶起童年追逐嬉戲的快樂時光。

風、光、雨、溪河紛紛落在土地上,在地居民找回童年的記憶。(記者鄭錦晴攝)

縣府表示,這次的光祭,不只是光影的展演,更是一種與土地、記憶與人的對話,從一片被遺忘的空地,米類的創作讓夜晚閃耀著溫柔的光點,點亮社區的一角,成為社區日常的新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