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排灣族masalut小米收穫祭十二日登場,族人共享自釀的小米酒、小米糕及各式農產,體現排灣族「分享文化」的核心精神。觀音區也舉辦原住民族豐年祭活動。
原民局表示,小米收穫祭為排灣族一年之中最神聖莊嚴的祭典之一,傳統稱為「masalut」,意指歲末祭祀,象徵舊歲結束、迎接新年。族人攜帶自釀的小米酒、小米糕及各式農產,齊聚部落領袖家前廣場,共享當年豐收,體現排灣族「分享文化」的核心精神。若是有族人收成不佳,領袖亦會將眾人所帶農產分送予其家庭,展現部落互助的傳統價值。

台灣原住民排灣族文化創新創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伍秉賢表示,小米收穫祭是排灣族一年一度的重要歲時祭儀,透過族人著傳統服飾、進行祭典儀式,展現排灣族獨特文化風貌。今年並呈現安波部落傳統勇士舞與勇士之歌,由部落年度英雄帶領勇士圍圈吟唱,展現部落榮景與安定力量。
另外,觀音區上午舉辦原住民族豐年祭活動。原民局表示,目前居住在觀音區的原住民族人口約三千二百一十三人,以阿美族人口最多,其次為泰雅族、排灣族及布農族。市府透過辦理聯合豐年祭,促進來自各地的族人彼此交流,傳承原民智慧與文化,讓傳統祭儀與文化精神在都會區也能持續發展與延續。

副市長王明鉅表示,市府積極為在桃園生活的原住民族打造優質生活環境,陸續推出多項原民友善政策,照顧族人生活;並透過各區豐年祭及各族歲時祭儀的舉辦,提升族人情誼,促進原民文化、語言與歷史傳承,讓原住民族文化得以持續深耕、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