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十五日三讀通過將「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將適用對象「老弱婦孺」,改為「其他有實際需求者」,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指出,改名不能解決問題,建議參考「好孕貼紙」提供有隱性需求者使用,以利辨識並減少衝突。
洪心平表示,博愛座不應變成一種情緒勒索的工具,應該是彼此理解的空間,望改名「優先席」能真正回到社會互助的精神,包含遇到發燒、頭痛或肚子痛的任何不適者,即使是一般座位也可以擁有讓座文化。
洪心平表示,對於許多外觀看不出來的對象,如洗腎、癌症接受化療的年輕病人,這樣的改變真的非常需要,不再侷限於老人或某些特定族群。過去有人譏諷「不舒服怎麼不搭計程車」,搭計程車不僅是沉重的經濟負擔,也違反了每個人都有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自由,建議初期可比照懷孕婦女,提供有優先席需求者貼紙識別。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也建議,應以類似「好孕貼紙」等方式,加強隱性需求者的可辨識度,以減少紛爭。「老人」是多樣性的族群,不希望博愛座的存在弱化了高齡者,期盼藉這次更名消弭世代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