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軍漢光四十一號演習實兵操演告一段落,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十九日表示,從演習過程中可以發現,國軍對於中共軍事威脅的想定有做調整,也象徵台灣仿效北約實踐全社會防衛韌性。
林穎佑表示,今年「漢光四十一號」演習將灰色地帶襲擾應處納入操演項目,過程也能發現國防部對於中共軍事威脅的想定有做調整,從以往預想「大軍攻台」,轉為設想中共有可能以第五縱隊、突擊隊等多重方式進犯台灣,,即是想定中共小部隊直取政經中樞,國軍需要以輕步兵的守備部隊快速應對。
林穎佑指出,每年搭配漢光進行的防空「萬安」、民防「民安」演習,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過去演習的連動性並不高,這次城鎮韌性演習納入漢光演習一部分,也是讓民眾了解現代戰爭已經不分前方、後方,民眾在戰火下須要能保護自己,也成為台灣仿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實踐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一環。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觀察,國軍近年陸續獲裝大量新式裝備,但新裝備與現有的軍事組織、文化仍處在磨合階段,海馬士系統和雄三增程型反艦飛彈雖然亮相,但是要如何有效偵獲遠方的目標、發揮戰力,且避免遭到敵方打擊,仍然有待觀察。
另,林穎佑提到,漢光演習前夕,颱風丹娜絲侵襲台灣造成南部地區嚴重災情,台灣要如何應對複合式危機,是下一個階段面對的議題,國軍面對颱風雖然打亂操演進度,但持續進行演習,就如同在戰場上雖然敵軍砲火造成社會災損,但軍方不可能全力協助災害,仍需要靠民間的力量進行救援或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