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專刊>諸山羅列蘭亭夢

臺南市美術館(攝影趙傳安)

台南市美術館 週年慶感言


本文作者/潘元石
‧台南文化獎得主
‧曾任財團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奇美博物館館長‧台灣藏書票協會創會會長

 台南市美術館於去年元月27日開館滿一週年了,作為台南市民的藝術殿堂,從開館營運迄今一週年以來,它承載了台南市各界市民殷切期盼和期許,對經營團隊前董事長陳輝東、現任董事長黃光男、館長潘襎與全體工作團隊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大原則之下,團隊想盡辦法,翻轉大眾對美術館僅是懸掛作品給大眾觀賞的刻板印象,很勇敢大膽嘗試性的去規劃展覽及相關的活動,呈現不同的視野與格局,刷亮大眾的眼光,使美術館真正是屬於台南市民的藝術殿堂。
在這一片真誠且勇氣十足的規劃氣氛之下,展覽方面曾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商借「寶島長春圖卷」名作,並邀請各校學生共同來尋找我們的故鄉。同時也策劃「透明的地方色:郭柏川回顧展」,讓市民重新認識這一位台南出生的名畫家,也是台南美術館的催生功勞者。
 活動方面邀請學童搭帳篷夜宿美術館,讓孩童體驗最有「藝」「宿」(藝術)的美感世界。並引進現代科技與藝術結晶國際知名特斯拉轎車,展現工藝之美,將美術館的專業拓展到極大的範疇,提供民眾不同領域的美感享受。此外,舉辦戶外廣場文創市集、特技表演、開放平台欣賞台南夜景、中秋賞月和迎接2020年的跨年晚會,祝福大家生活圓滿。館內外相互呼應,處處扣住民眾的心弦,誠如一座大家庭般的溫馨與令人愛護之家,尤其提供館舍讓名模林志玲作為結婚場所,大大提升美術館的知名度和魅力。
 由於執事者的用心,加上新穎完善的典藏設備,已故重量級的畫家郭柏川、許武勇、劉啟祥、陳澄波、沈哲哉、郭國銓、戴峰照等畫家,尤其家屬相繼捐贈珍貴遺作。另外在世的藝術家吳炫三、蘇世雄、蒲浩明、黃才松、林智信、郭博州、張伸熙、郭宗正也提供精心創作作品給予館藏。另外台南實業家蘇清祿特從國際拍賣市場創下天價拍賣廖繼春「台南公園」入藏南美館。他們捐贈心意,讓台南市民深受感動與銘謝。美術館也逐漸充實,將形成台灣重要藝術寶庫。
為了長遠著想,規劃與國立臺南大學、輔仁大學等各大專院校合作,推動藝術體驗教育,強化學術和實務連結,培育藝術人才,也逐漸推展,為學校重點教學的措施。
 這一年來的努力,成果亮麗,創下累計有一百多萬人次參訪,吸引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法國在台協會主任紀博偉等一行,21國使節團31人、美國普林爾美術館館長Dr. Rita Wright、日本近藤和也率國會議員七人、首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眾議員、陝西文博事業團和眾多學者專家慕名前來參訪取經。
 身為府城從事美術工作者之一員,今日深深感受到台南美術館存在的價值,美術館已與台南民眾結為一體,真正拉近了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寄托所在。台南市美術館也不是只是台南的美術館,更是台灣的美術館。假以時日,放眼未來,讓世界看到台南美術館的亮麗光彩,躍升為世界文化的新地標,讓府城再度展現往昔的榮耀。盼執事者繼續努力,把這股點燃的火花向前推燃,更為燦爛,盼望全體市民共同協力加持與嘉勉。

諸山羅列蘭亭夢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書法,是文學的彩衣;文學,是書法的靈魂
文學可以興、觀、群、怨,書法進一步安頓生命,靈魂不必漂泊。
對我而言,創作即人生,作品乃呈現個人生命的體驗及淬鍊。

 書法創作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誰也不知道跑會多遠。我初學書臨帖,力求深入古典,受限於個人天賦,先求文字外形的完美;後來筆墨逐漸嫻熟,稍有所得,逐漸喜歡有感覺的日常書寫,從教學研究一步步走向創作之路。我的書法創作全憑日常有感而發,博採旁涉,經由一點一滴形塑自我風貌,不論篆、隸、草、行、楷與破體混搭,任何一件作品,寧可信筆保留兩三分生澀的手感,容許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我相信只要一天不放棄毛筆,隨時可以在書法藝術創作更上層樓,這種信念讓我常懷無窮盡的希望,前程一片光明。
 我出生於雲林農村,位處北港溪與濁水溪之間,既不近山也不靠海,除了茅舍禽畜終日相處,四周無非田野小溪,舉目東望則遠山如黛,這可是孩童時期無空汙時代的記憶。〈諸山羅列蘭亭夢〉作品由四幅三尺大斗方組成,藉由文字造型的排列,「山」字壓低、「列」字左高右低,產生山巒層疊般自然的起伏錯落。落款「此地迺峻嶺崇山,茂林脩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何(和)暢,娛目騁懷,洵可樂也!」內容取自〈臨河序〉,與大家熟悉的〈蘭亭序〉大同小異。嘉義是我負笈求學之地,舊名羅山,一說平埔洪雅族諸羅山Tirosen社漢字音譯,一說其東方諸山羅列。2015年我應母校嘉義大學之邀,假蘭潭校區圖書總館舉辦書法展,書贈母校,同時紀念志學之年入玄風書道館習書往事。
 我的書法老師嘉義玄風館陳丁奇先生,是臺灣日治時期接受正規書法教育的書法家,他將書法定義為「由書人表現的主觀象徵藝術」,認為文字與書法的關係恰如水與酒,前者只是素材,後者才是藝術。書法是書者性情思維的表現,書者從運筆的點畫、線質、頓挫與筆鋒的變化,將空間、力量、時間、律動等要素融合為一,呈現書者個人的風格。
 這幅〈諸山羅列蘭亭夢〉兩年兩年前被台南市文化局借出巡迴展,之後又回到嘉義大學圖書總館,這學期回鍋擔任館長的陳政見教授,在當年展覽專輯中提出了他的欣賞感想:
 每當從朴子寒舍驅車經82號快速道路前往蘭潭校區時,見雲嘉南群山高聳羅列,玉山尤其突出,何以此作「山」字特別扁平低闊,而落款在下,有如山麓房舍自然分佈;再從外傘頂洲遙望本島,款書又像海岸浪花錯落起伏,「山」字則如扁舟盪浮。「羅」字更似東石漁港海上蚵網,漁民質樸厚實形象呼之欲出。而「列」字左上曲筆酷似阿里山上原住民各式人身雕像。
 這一段玄想比喻,十足展現了作為當代知識份子的傳統藝文學養與及生活閱歷。
 書聖王羲之名下〈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現傳〈蘭亭序〉雖然摹榻版本眾多,書法之美固無庸論,文章之美也足以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六朝文學承漢賦之後,駢賦盛行,〈蘭亭序〉開散賦文學之先,卻不見容於《昭明文選》,只能藉由書法流傳。到了二十世紀六零年代出土了一批東晉王謝家族墓誌,還引起了一場書法學術大論戰。
 〈蘭亭序〉散偶參用,韻律和諧,全文三百廿四字,同時代稍早類似的文章〈金谷園序〉也有二百七十字;一千多年之後,八大山人的〈臨河序〉文字清麗流暢如〈蘭亭序〉,卻僅只百字,只能說是用自己書法抄錄〈蘭亭序〉的開頭。魏晉時期模山範水之作的駢賦,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臨河序〉篇章短小如一戰國時代與秦漢初期短賦,拿來質疑〈蘭亭序〉的真實性顯然本身就站不住腳。
 王羲之〈蘭亭序〉與顏真卿〈祭姪稿〉、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號稱天下三大行書,是所有學習書法者的必修經典。當了四十幾年的書法老師,修過黃宗義書法學分的同學大概都知道我的課堂常用名言:「書法,是文學的彩衣;文學,是書法的靈魂。」

即時

思覺失調症用藥 混雜他藥 大塚安立復錠回收178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7日指出...

今年首現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7日公布...

闖紅燈遭三重警逮 一查竟是被通緝的詐團取簿手 鷹眼...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一...

外籍動物救援人士石門山坡受困 警消立即前往救援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金山警分局於昨(4)日...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