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外媒報導賴清德總統原規劃八月出訪中南美洲邦交國,卻因美方不同意過境安排導致行程受阻一事,國民黨發言人鄧凱勛二十九日臉書發文指出,若真如傳聞所言,無疑顯示美方對賴清德兩岸政策疑慮加深,並反映其錯誤外交策略正在反噬自身,賴清德可謂慘遭台灣民意與美方「雙重打擊」。
鄧凱勛表示,若總統能以穩健方式推動國際外交,朝野應該樂觀其成,但若將出訪行程作為炒作聲量、服務國內政治鬥爭的工具,終將損害國家整體利益。他質疑,既然總統府與外交部均聲稱「根本未安排出訪」,卻又不斷羅列南部風災、關稅談判與區域局勢等「考量因素」,無異此地無銀三百兩,顯見總統府說法前後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對於有媒體報導美方不願賴清德過境紐約,鄧凱勛分析,可能原因在於賴總統先前提出「賴十七條」與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等高度爭議主張,已使美國對其兩岸政策立場心存疑慮。他直言,這些立場非但未獲美方背書,反而可能讓美國選擇「劃清界線」,也證明民進黨對外聲稱「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說法經不起檢驗。
鄧凱勛強調,賴清德上任以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兩件事,就是發動「七二六大罷免」與在對美談判中孤注一擲,結果卻雙雙受挫——前者遭全民否決,後者傳遭美方打臉。他認為,賴政府內外交困,國政推動停滯,國際空間亦陷膠著,民進黨應深刻反省,而非繼續誤導社會輿論。
最後,鄧凱勛也提及風災議題,指出民進黨在罷免失利後,才「終於想起災區」,諷刺賴清德勘災時表現冷漠,王義川更曾發言稱「沒有什麼比大罷免更重要」,讓人民憤怒不已。他強調,正因如此,選民才會用選票教訓民進黨,迫使總統不得不重回災區。鄧凱勛呼籲,賴清德應正視民意,停止錯誤決策,否則將持續拖累整個台灣陷入孤立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