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三十日舉辦「市定古蹟新竹神社殘蹟及其附屬建築第一期修復工程」台日交流活動,由代理市長邱臣遠率領文化局長王翔郁及工務處長陳明錚,接見來自日本的匠師及古蹟修復專業顧問團隊。
邱臣遠表示,新竹神社於一九一八年落成,一九四二年升格為國幣小社,是台灣現存社格最高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為警備總部、收容所、專勤隊使用,在收容所搬遷後歷經天災地震、樹木倒伏,建物現況不佳損害嚴重。由於新竹神社過去出自日本宮大工等級匠師所建築而成,更是台灣少數擁有神樂殿、繪馬殿的神社,增添修復上的挑戰與難度。

文化局說明,國幣小社現況僅剩社庫、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四棟尚存,但因修復困難度較高,無法一步到位。市府採納文資委員的審查意見,第一期修復工程先進行神樂殿、社務所及齋館、繪馬殿的解體調查,且於修復階段須有日本宮大工等級匠師協助參與。日本匠師及修復團隊此行來台,便是為了協助釐清修復細節,以奠定後續修復工程的專業基礎。
工務處表示,新竹神社修復工程分三期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於去年十月起執行至今,目前進度達五成,預計明年四月完工。市府會確實把關施工品質,並持續爭取二、三期修復經費,讓工程如期如質完成。
邱臣遠強調,新竹神社不僅是城市記憶的重要一頁,更是台日交流的歷史見證。這次的修復工程既是向過去致敬,也為未來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市府承諾將持續推動古蹟修復與文化保存工作,讓歷史與現代共融,為下一代留下寶貴的資產。期盼透過台日攜手,共同修復竹市的文化資產,讓歷史古蹟能再現昔日風貌,並進一步深化兩國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