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一一四年雲林縣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計畫(陸上魚塭),即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受理申請,廣邀麥寮鄉、臺西鄉、四湖鄉、口湖鄉之陸上魚塭養殖戶共同參與營造友善魚塭場域,提供冬季候鳥過境覓食停棲使用,參與計畫者可核發獎勵金最高新臺幣五萬元,歡迎符合申請資格的養殖漁民朋友加入友善環境行列,建構完整西海岸生態保育廊道。
根據雲林縣沿海鳥類記錄資料,觀察到包含五十三種保育類在內的二九一種鳥類,更有沙丘鶴、諾氏鷸、東方白鸛、黑面琵鷺及草鴞等五種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鳥類,其中東方白鸛在過去數年在濁水溪出海口有多筆紀錄,單次曾記錄超過十隻,而黑面琵鷺亦是雲林沿海地區常客,單次記錄族群數可達三百隻,顯示雲林鳥類生物多樣性具高度關注價值。
為此,縣府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爭取納入「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經獲中央核定自一一四年起補助本縣推動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輔導領有「陸上魚塭養殖漁業登記證」之陸上魚塭收成後於一一四年十月至一一五年四月間,至少連續維持一個月三十公分以下水位,以供特定鳥種利用,且全期周圍塭堤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非友善防治網,每案申請土地面積不得小於零點一公頃且申請面積最高五公頃,每公頃每年可核發新臺幣一萬元獎勵金,並由計畫輔導團隊進行現地查核。
張麗善說,雲林是全國最重要農業大縣,土地提供糧食作物之餘,也是許多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為兼顧經濟產業與生態保育共融發展,縣府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合作,針對沿海陸上魚塭推動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由該署農村再生基金計畫補助經費三百萬元,預計嘉惠本縣逾二百公頃陸上魚塭,創造漁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保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