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瑞惠∕草屯報導
為鼓勵民眾參與瀕危物種族群及重要棲地保護行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讓配合制度執行保育措施的友善生產者和社區居民能申請領到「生態薪水」,創造生態與經濟的雙贏,雲林縣政府今年首度開始加入行列,推動「雲林縣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計畫」,廣邀麥寮、台西、四湖及口湖等四鄉的陸上魚塭養殖戶參與,營造候鳥友善環境場域,守護雲林沿海濕地珍貴的候鳥資源。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表示,雲林縣政府生態服務給付受理申請期間為即日起至今年九月三十日止,方案內容為符合資格之養殖戶,在魚塭收成後於今年十月至明年四月期間,維持水位不超過三十公分至少一個月,並配合友善管理措施,包括全期周圍塭堤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等,為水禽候鳥提供覓食與停棲空間,每案申請土地面積不得小於0點一公頃且申請面積最高五公頃,每公頃可獲新台幣一萬元獎勵金,申請達五公頃最高可獲五萬元獎勵金。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表示,此次合作預計將嘉惠二百餘公頃陸上魚塭,不僅提升生態系服務功能,也展現中央及地方協力推動自然共融土地利用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