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公平會與美國「國際法律與經濟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aw & Economics, ICLE)8月4日於台北寒舍艾美酒店共同舉辦「塑造未來還是被未來塑造?競爭、產業政策及創新」研討會,除我國以外,並計有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及新加坡等地的競爭法主管機關官員、律師以及學者專家等逾百人與會。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法規、產業政策及競爭法」與「科技變革」之間的互動關係,討論議題涵蓋「產業政策與創新」、「競爭分析中之動態競爭」及「全球競爭法標準之演變」等3大面向。公平會陳志民代理主任委員於第一場次專題演說中,即從經濟與法律理論探討研討會這三大議題彼此間環環相扣的關係,以及競爭法與政策在緩和三者間可能衝突所可扮演的角色。演講最後以「運動比賽」比喻競爭法「消費者福利標準」(Consumer Welfare Standard)與「競爭過程標準」(Competitive Process Standard)之間的差異,並強調「實務可操作性」及依據「比賽性質與消費者偏好」(個案狀態)對發現個案判斷結論的重要性與不可或缺性。
而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Todd Henderson教授於第二場次專題演說中,則以歷史及法律經濟的角度出發,探討在時代脈絡下,競爭法如何在「效率」、「公平」以及不同「觀念與時機的契合」下,往復循環發展。最終場次則邀請數位發展部林宜敬次長,對於「AI時代的公平交易」發表專題演說,林次長強調,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雖然帶來眾多潛在風險,但臺灣仍將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為核心價值發展AI政策,以尋求風險控管與創新發展之間的平衡。

公平會最後表示,ICLE係美國知名非政府、非營利獨立智庫,其設立宗旨係透過「法律與經濟學」(Law & Economics)方法,以實證與經濟分析作為公共政策辯論與法規制訂依據,目前該組織於世界各地均有國際學術合作夥伴,其中不乏Richard Epstein、Kevin Murphy及Roberta Romano等知名法律、經濟學者。本次是ICLE首次與競爭法主管機關合作舉行研討會,透過國內外政府機關代表、學者及產業專家的交互對話,探討在快速演變的全球經濟中,競爭法與產業監管機關的因應之道,以及進而主導科技創新的可能性,對於我國公平交易法及競爭政策研究具有相當助益,也彰顯我國於相關領域的政策研究備受國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