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美館第二場「社區UP培力工作坊」 以實務分享激發社區團隊創新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前排右一)館長表示,透過本次培力課程,期待激發社區團隊在未來計畫中深化文化行動的策略實踐,打造更多具有在地性與創新力的社造成果。(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日前辦理「社區UP培力工作坊」,邀集來自宜蘭、臺北、新竹、苗栗等地之社造夥伴齊聚參與,經由工作坊的辦理,深化團隊文化行動力與公共敘事能力。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此次工作坊在議題選擇與講師安排上兼具理論與實務,提供社造夥伴一套可運用於行動場域的知識工具與思考視角。透過本次培力課程,期待激發社區團隊在未來計畫中深化文化行動的策略實踐,打造更多具有在地性與創新力的社造成果。講師們分享的案例與策略,啟發學員反思如何將課程所學轉化為切合在地需求的行動方案,並促進更多夥伴投入社區營造的行列。

美學館表示,此次課程包含現場出席與線上互動,共有三十餘位學員參與,針對「集體記憶與審議式民主」、「劇場介入社區與社群藝術」、「文化記憶庫線上策展」等主題提出觀點與提問,課程現場討論熱烈,交流氣氛活絡。

上午場次邀請竹松社區大學執行秘書沈華葦老師講授「百年香山的過去與未來」,從地方生活史出發,反思文化再生與社造路徑;接續由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葉欣怡老師講授「集體記憶與審議式民主」,帶領學員認識審議式對話工具與其在文化公共性中的應用方式。

下午則轉向劇場行動與數位應用實務,張嘉容老師以「探索介入社區的劇場與社群藝術」為題,分享自身藝術介入經驗與如何激發社區能動性;隨後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員黃柏華老師介紹「國家文化記憶庫二點零線上策展平臺」,提供社區團隊進行數位文化資料整理與展示的實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