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參照日韓規劃核電占比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達到通過的門檻,但正、反方票數卻相差懸殊,台經院研究五所所長陳詩豪二十四日指出,重啟電廠的成本確實較新建核電廠低。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建議,參考日韓規劃讓二0三0年核電占比各為二成、三成,讓核電維持供應基載電力功能。

陳中舜表示,雖然同意票大幅領先不同意票,但未過通過門檻代表仍存爭議,討論核電關鍵之一是核安確保,須兼顧制度與技術面,在公投沒達成共識情況下,存在包括政治影響等諸多不可控因素,否則按台電過去經驗,從送出報告、核安會審查到重啟維護等作業,最快兩年內可完成。

陳詩豪認為,探討能源安全要考量社會對這項能源接受度,否則只會增加台電電源規劃變數,例如核四當時遲未啟用,的確造成北部供電壓力,直到大潭燃氣機組上線才好轉,也導致基隆協和電廠碳排高、效率低的重油機組一直無法退役,「油轉氣」時程只好延後。

陳中舜建議可參考日韓能源配比,日韓二0三0年核電占比各為二成、三成,讓核電維持基載電力功能,並持續發展再生能源,但考量其間歇性問題,需搭配傳統大水力及可快速升載的燃氣機組。

陳詩豪認為,重啟成本確實較新建核電廠低,因設備投資已幾乎回收,但大型核電廠面臨較大問題是,一旦停機衝擊波很大,這也是為何能源規劃力求分散、多元化,目前發展中仍待其商業化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瞬間停機衝擊確實比較小,不排除也是未來可行方向之一。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指出,中油苗栗鐵砧山有二十億立方公尺的地下三千公尺的天然氣儲窖,可供全台包括電力使用的二十六天的安全存量,但因目前吐納量不多,並未計入安全存量,不過實際上已有供給北部民生用氣;另中油過去全台開採五百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若能好好回復這些天然的地下儲窖,台灣的天然氣安全存量可增至逾六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