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創新高暗藏新危機?專家:AI救市、9月成關鍵轉折點

 

中租投顧總經理蘇皓毅表示通膨墊高難以避免,但上升幅度未必如年初估計高,經濟有AI帶動的投資利多,藉由扣款機制正可把握短期修正的買點。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股持續創新高,但危機正在醞釀?美國銀行最新的月度調查顯示,美股自4月低點大幅反彈後,認為美股「太貴」的基金經理占比創紀錄新高,這個警訊出現在川普關稅談判傳出好消息、企業財報亮眼的時刻,格外引人深思。

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認為,目前各大投行對關稅造成通膨的影響看法互異,聯準會官員間也有人持不同觀點。但由8月22日全球央行年會中,鮑爾主席提到就業與通膨間的風險平衡似乎正在轉變,應該相應調整政策。推估9月降息機率上升,有利股市多方延續。

川普政府自7月底陸續傳出對等關稅談判好消息,除少數國家如巴西、印度外,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都低於4月解放日宣告水準,為市場注入強心針。更重要的是,美國更將中國關稅寬限期再延90天,讓美中有更多時間協商貿易協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將在經濟利益與競爭間「劃界」,界線之上,雙方不會相互出售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但希望在界線以下擴大貿易往來。蘇皓毅表示,這一務實立場代表美中不會一直往加速脫鉤方向發展,而投資人對關稅宣告的反應也不如川普當選時那般憂慮。

7月非農就業數據曾引發恐慌,但是否會成為勞動市場向下轉折的警訊呢?美國7月新增就業僅7.3萬人,遠低於預期的10.4 萬人,前兩個月數據更被大幅下修近26 萬人。但蘇皓毅提醒,就業數據為落後指標,從更即時反映就業趨勢的每週申請失業金人數來看,初請失業金人數仍在20萬至25萬的正常區間徘徊,顯示裁員人數並沒有明顯增加,只是失業者需花更多時間找工作。

市場最大擔憂仍是關稅成本會否重演2021至2022年的高通膨惡夢。蘇皓毅分析,雖然關稅必然推高商品價格,費城未來支付價格指數也推估美國核心生產者物價PPI終將走高。但仍有三大緩衝因素:一、中國生產者物價PPI已連續34個月呈現年減,當中國PPI出現大幅下滑時,美國消費者物價CPI很難大幅上漲。二、目前房租、能源價格降溫,有助抵銷未來幾季關稅的影響,有別於2021至2022年油價、房價和房租價格均上升的情況。三、進口商雖因關稅提前進貨,但美國企業整體庫存並未過度膨脹,提前出貨的反噬效應可能不如擔心嚴重。蘇皓毅強調,通膨墊高難以避免,但幅度應不及COVID-19疫情時期與俄烏戰爭造成的通膨上揚幅度。

在市場憂慮聲中,還有一股強勁力量試圖改寫經濟劇本。蘇皓毅指出,部分投資人忽視了本輪經濟循環的最大特色:AI快速發展正推動企業加大資本支出,帶動資料中心、電力建設到晶片製造、軟體發展等產業鏈需求爆發,成為緩解經濟下行風險的關鍵因素。這股AI浪潮威力有多強?花旗近期大幅上調標普500指數獲利預測,將2025年EPS從261美元上調至272美元,並將2026年EPS從295美元上調至308美元,年增率高達約13%,這正是2022至2023年經濟低迷期所缺乏的正面推力。

近期美股創新高反映的是對等關稅較預期低、Q2財報EPS成長率上修,以及5至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不如預期大。蘇皓毅分析,統計2004至2024年數據,標普500指數波動性往往自8月開始拉升,直至10月中才開始下降。相對其他國家股市,美股報酬更多來自獲利支持,若因高本益比而修正,價值面便宜後仍會吸引投資人。面對通膨不確定性與美股本益比已不低的情境,建議投資人調整策略:將美國資產與非美資產做好分散,設好停利點。當股市修正時利用自動扣款機制輔助,氣定神閒向下加碼好基金,掌握看似危機下的布局機會。

因應市場不確定性,蘇皓毅建議定期定額投資人可多利用「中租靈活扣」左側交易持續加碼扣款。中租基金平台提供二種定期不定額加碼方式:平台獨家首創的「均線扣」運用股票投資常見的均線操作策略,可自設基金10、20、60或120日淨值均線作為自動逢低加碼條件;「均價扣」則依個人基金庫存報酬率為依據,可設定逢高減碼、逢低加碼的雙向扣款策略;資金充裕者還可善用中租「抄底投」單筆自動加碼功能,持續創造為資產增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