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改組,止血還是續傷?

記者王超群∕特稿

總統賴清德執政一年多,面對民調低迷與罷免挫敗,終於進行內閣改組,但這次的改組究竟能否真正觸及內閣結構性的癥結,還是只是一場人事排列組合的表面功夫,有待觀察。

先看當前困境。從經濟面,台灣正承受高關稅衝擊,出口競爭力迅速下滑,內外貿易環境惡化卻遲未見有效政策。從社會面,災後重建一再慢半拍,受創最深的南部選區正是綠營票倉,若再失去信任,將直接反映在未來選舉。從政治面,朝野對立持續,國會互動停滯,綠營在大罷免與公投失利後仍未調整心態。三大挑戰並未因內閣改組而消失,反而更凸顯執政的困境。

賴總統雖然喊出檢討與調整,但觀察其談話內容,多是「施政四優先」「強化行政立法互動」等空泛說詞,缺乏具體做法。此種「說了等於沒說」的回應,難以讓社會產生信心。

不過,藍營也應避免僅以嘲諷「換人不換政」應對,反而應鎖定經濟振興、民生改善、治安打擊三大主題要求新內閣提出具體政策對案。畢竟,若沒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最後仍會被視為政爭,藍營要證明自己不只是「看熱鬧」,才能成為人民信賴的替代選擇。

台灣民主的穩健,來自民意的檢驗。大罷免與公投已經證明人民不再容忍空洞口號。內閣改組能否成為轉機,端視賴清德能否真正放下剛愎自用,接受不同聲音,展現治理智慧。還有,立法院綠營的領導權威是否確實回應民意改革聲浪。藍營則要在批判之外,提出務實方案,方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合則兩利、分則必敗。

內閣改組是止血還是續傷,取決於執政者的胸襟與在野者的智慧。批判之餘,仍要提醒:對台灣社會而言,這不只是一場人事更替,而是能否走出政治內耗、重新累積民心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