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中元普度是農曆七月鬼節主要祭典,各大寺廟及民間都會接連舉辦祭典,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二日舉辦祭拜儀式,董監事至廟前廣場為鬼王、普度公諸紙糊神像開光,儀式十分莊嚴。
由於民間流傳,好兄弟到陽世觀光度的數量實在太多,人間如何來控制他們的行動秩序呢?廟方表示,寺廟祭典時大致會安置一尊身高六尺臉色兇惡的「鬼王」在廣場,在普度時刻,扮演交通隊長,指揮前來做客的鬼兄弟行動及開、收祭場之重要角色。傳說鬼王是觀音大士所化身,致在鬼王頭上有觀音神像,面目兇惡不但能發揮普度秩序之效,讓好兄弟順利吃上一頓,也能保信眾的平安。

鎮瀾宮在廣場豎起一支四丈高的燈篙,籍以引導迷路的孤魂野鬼在農曆七月十五夜前來廟廣場聚餐,此燈蒿形同現代引導迷航的燈塔。七月鬼節祭典長久在民間流傳,盛而不衰,鎮瀾宮於農曆七月十五日普度最後一天,廣場上排置很多祭品,屆時參觀或參拜人潮洶湧,熱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