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二日指出,廢光電板九成可回收再利用,因風災受損約十三點五萬片,其中近五萬片完成去化、近六點八萬片暫置於合法場地,約一點七萬片堆置在嘉義縣滯洪池岸,已限期於五日前改善。
環境部表示,此次丹娜絲風災災損總計三十三案場光電板共受損約十三萬五千片,分類整理後近五萬片送交處理機構完成去化,近六點八萬片陸續收集暫置於合法場地,以上百分之八十八光電板均已妥為安置及清除處理。
目前僅剩元昱公司約一點七萬片仍堆置在嘉義縣新庄滯洪池岸邊。環境部長彭啟明於日前表示,允許展延至九月五日前完成清運。
彭啟明強調,若屆期仍未清除將再開罰新台幣六百萬元,並由政府接手清運,同時對業者全面代位求償,考慮凍結業者資產。
環境部說明,太陽能板主要由玻璃、鋁框、矽晶片、EVA封膜和塑膠背板等組成,國內廠商技術已可在處理過程將這些材料高效分離取出。
其中玻璃壓碎後進行分選取得乾淨玻璃,並將玻璃交由再利用機構再製,乾淨矽晶碎片送往處理廠進行金屬提煉,乾淨背板則可回到塑膠回收,或有再利用產品為製造成陶瓷原料、陶瓷土粉,並銷售至磁磚廠製成磁磚。
環境部也說,已啟動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將光電板納入應回收廢棄物,並研議合理費率,以建立完整責任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