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癌來襲小花蔓澤蘭威脅生態 南澳社區合力清除300公斤

林保署南澳工作站號召志工在朝陽步道旁清除小花蔓澤蘭。(林保署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被譽為「綠癌」的小花蔓澤蘭原產於中南美洲,因生長快速、蔓延力強,會攀附樹木與農作物,遮蔽陽光,使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枯死,是台灣重要的外來入侵種,林保署宜蘭分署二日結合朝陽地區志工,以最環保的方式拔除近三佰公斤的小花蔓澤。

南澳工作站主任傅正儀表示,小花蔓澤蘭植物除了能靠地下莖蔓延,每年十月至隔年二月更能開花結果,單一平方公尺可產生多達十七萬顆種子,並隨風四散,導致清除難度極高。

為了防堵其擴散,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在開花結果期,結合南澳朝陽社區居民與企業志工,共同在朝陽環山步道周邊展開清除行動。該區因鄰近農田且日照充足,極易成為小花蔓澤蘭的繁殖熱區,此次行動共動員約四十人,在炎熱天氣下合力進行一小時,成果累計清除超過三佰公斤,展現社區與政府攜手保護環境的決心。

林業保育署提醒,防治小花蔓澤蘭必須把握時機,在九月花期前集中清除,才能有效減少其繁殖與蔓延。未來也將持續推動「防治月」活動,號召更多民眾一同參與,避免外來物種侵害台灣生態,守護原生林相與農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