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明年度中央分配予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稅款高達新台幣八八四0.九億元,較今年度增加四一六五.一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政院人士六日表示,中央挹注地方的各項財源總額已達空前規模,將盡快邀集地方政府討論事權分配,並預料涉及財劃法修法議題,期盼已獲較多資源的縣市能斟酌考量。
政院指出,中央挹注地方財源主要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及計畫型補助三大類。依據新版財劃法公式計算,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較今年度四六七五.九億元增加近九成,占中央歲入比率達百分之三一。根據財政部公布數據及人口資料,台北市獲配一一四九.二億元居冠,人均可分四.六萬元;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人均分不到二.四萬元,引發地方不滿。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不求多,只求公平;台南市長黃偉哲指出,台南統籌分配稅款數額及增幅皆在六都墊底,若再承接中央轉移事權,每年恐短缺三一二億元;高雄市長陳其邁則批評,部分縣市在統籌稅款、計畫型補助與一般補助皆拿得較多,將加劇城鄉差距。
政院人士回應,新版財劃法去年十二月倉促修法,行政院雖提出覆議並提醒公式錯誤,但立院仍予否決,財政部只能依法行政。由於資源有限,未來一般性補助將有所調整,依財劃法第三十條規範,中央得視全國經濟平衡發展酌予補助,相關事宜將盡快與各縣市溝通。
據了解,新版財劃法水平分配公式有問題,目前仍有三百億元無法完成分配,加上各縣市質疑聲浪,預料討論時也將觸及修法,盼先就三百餘億元如何分配取得共識。政院人士並指出,一般性補助款與計畫型補助款將重新檢討,重大施政項目由中央支應,污水下水道、道路、地方藝文等建設原則補助五成,學校電費、耐震改善與部分廢棄物清理經費則回歸地方負擔。
政院人士強調,過去幾年中央補助已逐年創新高,除苗栗外多數縣市財政體質已改善。未來將合併討論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與計畫型補助,並依地方財政狀況調整,避免一刀切。期盼多資源縣市能斟酌分配,確保全國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