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台灣歷史最悠久,嘉義縣東石港口宮第一百八十年「見天夜譜」中元普度活動農曆七月十五日在宮前廣場展開。
港口宮主委陳慶堂表示,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北港溪(笨港溪)洪水氾濫,河道變遷將原本在溪南的六個村庄一分為二,變成兩個村庄在北(雲林縣)、四個村庄在南(嘉義縣),亡靈無數。港口媽顯靈指示每年舉辦中元普度祭,以物資關懷照顧倖存的子孫後代,迄今已一八0年,成為台灣最古老的中元普度宗教活動,不曾間斷。
「見天夜譜」中元普度活動有歷史宗教傳統的「笠燈篙」祭祀活動。廟方表示,笠燈篙的「笠」是斗笠、燈是燈籠的「燈」,篙是竹子的意思,為告知好兄弟的告示牌和邀請方式,具有悠久的歷史。
港口宮總幹事凌子楚說,一八0年來中元普度供品的各項物資數量,每年由六村十一角頭共同成立的合帖會請媽祖擲筊小決定。今年合帖會中元普度媽祖聖杯裁示包括笠燈篙時辰、笠燈篙高度、普度開香時間、燈篙五色布大小、豬隻數、供品桌、租米、金紙。今年供品超過兩千桌為歷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