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汞米案已全面管制 絕無流入市面

竹市汞米案已全面管制,絕無流入市面。(農糧署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針對媒體報導「公糧染毒/竹市汞米濃度爆量恐成營養午餐毒害下一代」案,農糧署嚴正澄清,新竹市東區千甲九甲埔幹線10支線灌溉農田之土壤汞濃度超標,其地上作物包含水稻等,均已全數剷除銷毀並未流入市面,另新竹地區學童午餐食米自114學年已由集團產區業者統一供應產銷履歷驗證食米,得標業者提供之食米經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確保學童供膳品質與安全無虞。

農糧署強調,每年均依據「農作物重金屬等污染管制作業程序(SOP)」成立專案計畫,輔導地方政府針對受污染農地鄰近田區、民眾檢舉疑似污染,以及雖未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但仍產出重金屬含量超過食安法限量標準的農地,進行重點監測,另土壤重金屬檢測濃度與作物檢測含量為不同概念,污染源可能造成農地土壤不同程度污染,且土壤酸鹼度、作物品種、水份管理等要件,亦影響農作物吸收重金屬後之檢測結果,當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接近或超過管制標準時,立即啟動農作物污染監測,並輔導地方政府啟動剷除銷毀,防止流入市場。

有關本案區域灌溉主幹線水質符合標準,僅支線部分田區超標,其地上作物均已剷除無流入市場,目前查無稻米集團產區契作農地,另繳納公糧者其公糧稻穀加工出貨前均執行重金屬含量抽測確保符合規定,以維護公糧衛生安全,此外現行學校學童午餐用米均源自產銷履歷契作集團產區,任何區域受污染管制稻穀均無流入校園午餐供應鏈之疑慮。

且針對列管之重金屬污染監測農地,農糧署已完成「糧政收購稻穀系統」與「農作物重金屬污染監測管制作業系統」資料介接,要求公糧業者每日下載「污染監測土地申報種稻檢核表」,依規定執行收購管控,經收人員須查核農友身份、申報土地及最新檢驗報告,未出示合格報告或檢測不符標準者,一律不得繳售,確保受污染疑慮稻穀不會進入公糧。

農糧署再次強調,本案農產品均已全數剷除銷毀,無流入市面及學校午餐供應鏈之虞。未來將持續與地方政府及環保單位合作,從源頭監測到收購端全面把關,以「食安零容忍」為原則,全力守護國人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