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府災害防救辦公室針對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因風災豪雨影響,壩頂溢流致洪水湧入下游村落,造成數十人傷亡與失聯凸顯堰塞湖防災風險的重要性;三日為防範類似災害重演,於災害應變中心由副縣長謝淑亞主持召開一一四年度第三次工作協調會議。
會議邀集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草嶺潭堰塞湖鄰近鄉鎮古坑鄉公所及林內鄉公所、縣府各局處及各相關單位進行專案報告與討論。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就「草嶺潭堰塞湖溢流應變處置作為」進行專案報告,並說明現有警戒資訊與應變計畫。古坑鄉草嶺潭,同樣是一處因地震、豪雨及土石崩塌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歷史上曾於一八六二年、一九四二年、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及今年七月八日豪雨先後形成,之後均因自然溢流下切而逐漸恢復清水溪通洪能力。
會中並討論防災疏散規劃及確認跨單位分工。謝淑亞說,依農業部修正規定,各單位需落實平時整備,並於土石流、大規模崩塌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執行警戒區域劃設、疏散撤離、安置等作業。並喚醒各機關、團體與公所應有權責作業,且依規劃配合疏散、安置與防救災工作。必要時動用國軍車輛協助撤離,國軍需預先規劃相關配套措施。
謝淑亞表示,草嶺潭歷史上多次因豪雨或地震形成堰塞湖,縣府持續透過監測與跨單位合作提升應變能量。呼應公所,請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增加堰塞湖影像監測點位及建立資訊傳達管道,雖目前草嶺潭因自然溢流恢復清水溪通洪能力,縣府持續保持高度警戒,以確保縣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