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光復鄉 藍促政院提版本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後復原工作刻不容緩。國民黨團三日上午召開記者會,黨團將提「樺加沙風災暨光復堰塞湖潰決災後重建條例」,要求行政院也能提出院版,朝野攜手討論最適切的重建模式,確保災民未來生活安全。

黨團書記長羅智強表示,希望透過重建條例支援花蓮縣光復鄉災後重建,況且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有其特殊性,必須要有一個專門重建條例,解決這次重大災害,另也希望透過重建條例重新檢視,為未來在台灣其他堰塞湖,建立標準處理機制。

羅智強指出,國民黨團初估「樺加沙風災暨光復堰塞湖潰決災後重建預算」暫定匡列二百億元,國民黨團也會與行政院和其他政黨共同協商,找出一個對花蓮災民更好、最大的幫助方案。

羅智強提到,堰塞湖潰壩成災時,發現一條河川兩部三署在管,災害來臨時就會出現權責不清、互踢皮球,未來無論是成立「災害救難署」,還是《災防法》的修法,政府必須嚴肅面對複合型災害下的政府組織,是否到了必須重新調整時候。羅智強最後衷心希望,中央地方摒除成見、攜手同行,幫助災民早日恢復原有生活。

原住民立委鄭天財指出,光復鄉未來的重建以及堰塞湖如何處理是現階段重中之重的問題,堰塞湖問題須徹底解決,原住民部落才能真正安身立命。

鄭天財說,光復鄉是非常重要的泰安部落區,希望能夠初期建立中繼村,安置原住民,必須要有部落族人參與設計與規劃;原住民立委林倩綺表示,災後的挑戰不只是房舍復原,還有孩子的教育、部落的醫療,以及族人心靈的安定。

此外,部落老人家、慢性病患者就醫困難,黨團希望中央能夠儘速派遣更多流動醫療團隊進駐,確保每位鄉親都能獲得最基本的醫療照顧。另一方面,這場災難讓不少孩童、家長甚至長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不只是短期的安置問題,更關係到長遠的社會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