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外匯存底首破6千億美元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央行七日公布九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達六千零二十九點四三億美元,月增五十五點一三億美元,正式突破六千億美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至於我國外匯存底豐沛,是否會成為台美談判籌碼?外匯局長蔡烱民回應,央行並未參與經貿工作小組,兩者為獨立議題。

我國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四,央行公布最新數據,截至九月底金額達六千零二十九點四三億美元,再創新高。主要變動因素除了投資運用收益入袋、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新台幣匯率九月走揚,央行進場買匯調節,也是推升外匯存底重要力道。

蔡烱民說明,九月美元指數幾乎持平,但降息題材發酵,激勵美國科技股衝高,資金行情帶動下,台股跟著創高,也引領新台幣走升;九月部分交易日匯市波動較大,央行因此進場調節。

由於台股強勢攻高,市值顯著成長,央行統計,九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一兆零三百九十七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百分之一百七十二,兩者雙創新高。

不過時值台美談判,韓國日前又宣布與美國達成匯率協議,引發聯想。台灣外匯存底規模龐大,是否可能成為談判籌碼?

蔡烱民強調,我國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維持良好溝通,但並未參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的對美談判,這兩件事沒有關聯,完全獨立的議題。

他並分析,台灣與韓國狀況不同,首先,台灣每年經常帳順差規模非常龐大,突破千億美元;其次,台灣長期累積龐大海外資產,規模約達三兆元,其中我國民眾持有海外資產高達一點五兆元,很大一部分是企業持有,可用於對外投資,這也是廠商投資的資金來源。

蔡烱民更指出,台灣流動性沒有問題,至於會不會運用外匯存底對外投資?央行沒有得到這類資訊,也沒有跟美國商務部聯繫。就央行立場,台灣海外資產的外幣資產部位非常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