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防部九日發布國防報告書,今年除聚焦全社會韌性的建立外,亦新增「戰傷救護」篇章,不只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設置戰傷訓練場地外,也在各軍種設置訓練場地共二十一處。
國防部發布兩年一度的一一四年國防報告書,今年內容描繪中共對台威脅的各種樣態外,也增加全社會韌性、戰傷救護等篇章。
國軍近年師法美軍實戰經驗,深化戰術戰傷救護專業養成。國防醫學院衛生勤務訓練中心一一二年十二月啟用「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為國內首座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訓練場地,除訓練國軍,亦協助警消等民防單位舉辦戰術緊急傷患照護課程考取救護證照,以利平戰轉換。
報告書中說明,為提升戰場官兵存活率,強化國軍作戰韌性,借鏡國際間戰爭經驗及汲取美軍戰傷救護觀念,透過戰傷救護分級訓練、師資培訓、單兵戰傷急救包籌補、訓練場域建置及戰傷醫療整合等,使第一線作戰官兵具備自救互救的技能;也藉國內外合作儲備生物防護應變量能,滿足國內防疫工作及國軍生物防護任務的需要。
國防部說明,戰傷救護的分級訓練區分三階段,分別是單兵戰傷、專業戰傷及高階專業戰傷。其中,高階專業戰傷訓練部分,會依特戰(勤)部隊、高山偏遠站台(雷達站)、艦艇部隊及外島所屬離島任務派遣需求,持續擴大訓練,提升官兵高階專業戰傷救護技能;未來持續籌購後備部隊所需數量,增加戰時官兵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