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第72487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恆春(Hengchun)」,11日於屏東總圖舉行發布會,這顆是近10年來第3顆以屏東地名命名的天體,除了是恆春建城150週年的驚喜生日禮,也作為屏東推廣星空旅遊的鼓勵。
今年適逢恆春建城150週年,屏東收到來自宇宙的驚喜祝福!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通過,第72487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恆春」,發布會由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陳文逸率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等團隊參與,發現「墾丁」小行星的天文愛好者蔡元生也親臨見證,並由屏東縣星空大使施世治簡介小行星。
會中由陳文逸致贈「恆春小行星」命名銘版,象徵恆春之名正式被刻入星圖;縣長周春米則回贈由恆春藝術家楊宗熏雕刻的藝術品,更邀恆春民謠藝師獻唱,將星空與文化融合。

中央大學副校長陳文逸表示,獻給恆春一個永久的、全世界都看得到的禮物,從此恆春不再只是一個地名。小行星以「恆春」命名後,此地故事與記憶將永存。
陳文逸說,小行星觀測與命名過程費心費力,中央大學天文台觀測10多年才命名。有這顆小行星後,恆春的孩子們將來抬頭看星空,就會看到有顆小行星以故鄉命名,希望啟發他們勇敢追夢,探索未來可能性。
屏東縣長周春米感謝中央大學將禮物送給屏東,作為恆春建城150週年紀念。她說,近年縣府致力推廣星空旅遊,希望透過觀光讓大眾更親近天文知識,想探索浩瀚星空就來恆春半島。

縣府交通旅遊處說,「恆春」小行星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共同發現,是繼「屏東(Pingtung)」、「墾丁(Kenting)」小行星之後,第3個以屏東地名命名的天體,象徵屏東在宇宙中獨特的座標。從「屏東」、「墾丁」到「恆春」,如同一條串起自然、人文與星空光之鏈,讓世界看見屏東的多元價值與無限魅力。
交旅處表示,「恆春」小行星命名,是對恆春半島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的肯定,也讓屏東故事不僅流傳於山海之間,更閃耀於星辰之中。縣府未來將持續推動「暗空計畫」及「觀星旅遊」,包括星空解說員培訓、星空友善店家認證,以及大型星空活動,將屏東打造為國際級星空旅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