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大煙囪廠房保溫睦鄰駐站計畫」成果展《大煙囪下的時光拼圖》,即日起於建美路大煙囪下的六棟眷舍登場,內容涵蓋「新竹六燃大事記」、多語繪本聆聽及文件展等多元作品,宛如一幅跨越世代、族群與專業的文化拼圖,十九日開幕式由豐功里夏威夷舞蹈班帶來熱情洋溢的表演,並有攤位闖關活動,晚間還有露天電影院等精彩內容,熱鬧非凡。

文化局表示,「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大煙囪廠房本體修復工程分四期,市府投入總經費共計約新台幣四億元,第三期工程預計一一六年完工,未來修復完成後,園區將展示廠房的動力運作機制及昔日眷戶的生活樣貌,結合軟硬體資源整合規劃,從整體思維出發,厚植文化根基,彰顯此地獨有的歷史價值與場所精神。
文化局指出,該計畫自一0七年開始,為在廠區修復工程期間,透過多元活動及鄰里走讀,挖掘當地人文歷史及眷村文化,保留眷村原本的空間氛圍,不隨著時間前進而冷卻隱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從一0七年起便投入保溫基地耕耘,至今已進入第六期,透過文史導覽、講座會談、藝術策展、手作課程、生態走讀等方式,向市民介紹本區歷史,也長期與在地社區社群學校互動,且致力於大煙囪內的嬌客-霜毛蝠的保存紀錄與教育推廣。
文化局指出,此展呈現一年一度的深耕睦鄰成果,包含《從竹東到六燃—能源發展歷史》、《仰望煙囪》、《後殖民不干涉指令》、《織溫計畫》、《共拼六燃活化願景》等豐富內容。其中《從竹東到六燃—能源發展歷史》將首度展出由中油退休職員林鎮烈先生提供的歷史照片,細說新竹獨有的天然瓦斯產業,後發展新竹六燃,至今成為科技城,呈現一系列新竹的天然地理資源演變到如今科技城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