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全縣禁止廚餘養豬 使用病死豬肉最重可處二億元罰鍰

防範斃死畜禽肉非法流入市面,衛生局每年執行縣內業者的稽查與輔導。(台東縣府提供)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針對農業部發布台中市通報疑似非洲豬瘟案例,專家學者指九成非洲豬瘟是經廚餘傳播,縣府表示,台東自二0一九年四月起已實施全縣禁止廚餘養豬,食品業者若刻意使用病、斃死豬肉,最重可處二億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表示,為防範斃死畜禽肉非法流入市面,每年執行縣內業者的稽查與輔導,今年度已分別稽查豬肉原產地標示計一五三六家次、加工場所二八一家次、攤商三六三家次、生鮮超市二十六家次、餐飲及餐盒業一一二三家次、學校團膳及其他機關團膳等,均未發現違法情事。

衛生局指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且病毒不耐高溫,加熱56℃七十分鐘、60℃二十分鐘後不活化,或加熱70℃立即不活化。國內屠宰場均設有駐場獸醫師在屠宰前後逐隻檢查,嚴格把關食品衛生與市場流通安全。

同時提醒民眾只要購買來源清楚、符合規定的市售豬肉,品質安全可靠,可放心食用。

「東河肉包」是遊客路過必吃的包子,目前有一星期的冷凍豬肉庫存量。(記者鄭錦晴攝)

另對於禁運禁宰五天,不少商家受到影響,其中每天銷量相當大、遊客路過必吃的知名「東河肉包」,業者說,店內豬肉都用本地養殖的豬隻,安全衛生都有嚴格管理,目前店內冷凍庫存約有一個禮拜的存量,但禁宰時間若拖長,將會缺貨,影響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