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西螺大橋維修補強工程」斥資二點三一億元,廿七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彰化縣長王惠美、交通部公路局中區分局長傅立祥及多位民代等人,共同於大橋彰化端舉行開工祈福典禮,象徵中央與地方跨縣市攜手合作,為這跨越濁水溪重要橋梁邁向下一個嶄新里程碑,工程預計一一五年十二月竣工。
彰化縣長王惠美指出,西螺大橋至今已七十二年歷史,全長一九三九公尺、寬度七點三公尺,是橫跨雲林西螺鎮與彰化溪州鄉關鍵通道,跟彰化、雲林有很深的連結情感,也更因其獨特的三十一跨華倫式鋼桁架結構,被列為兩縣的歷史建築。
王惠美縣長說,近年來橋梁面臨老化挑戰,包括鋼構鏽蝕、橋墩裂縫、混凝土剝落、面漆色差不均及排水系統阻塞等日益嚴重,為確保大橋結構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雲林縣府與彰化縣府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維修補強;此次工程總經費約二點三一億元,交通部補助一點五三億元、彰化縣府自籌六千萬元、雲林縣府分擔一千八百萬元,充分展現中央與地方合力促成,相信工程竣工後定能帶動地方文化觀光,更讓歷史風華再現。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西螺大橋跨越台灣母親河濁水溪,串聯雲林、彰化兩縣,在農產運輸及各項交流扮演著重要角色,更承載深厚的雲林地方記憶與文化價值;除每年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必經路徑,更是每年雲林縣府藝陣文化祭重要活動地點。
張麗善感謝能與王縣長共同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兩縣也共同出資推動大橋修補強工程,展現跨縣合作績效;在南橋北管慣例下,彰化縣出資六千萬且主辦工程,承擔更大責任,雲林也略盡綿薄之力出資一千八百萬元,期工程如期如質完工,帶動地方交通、文化與觀光永續發展。
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長傅立祥說,西螺大橋早期是台一線重要路段,民國八十三年溪洲大橋通車後,這舊橋便轉型以文化與觀光為主,並維繫地區交通。大橋鋼樑結構在台灣乃至亞洲都相當具代表性,被美譽「遠東第一大橋」。啟動維修補強工程待完工後,期讓地方觀光與文化發展更上一層樓。
雲縣府交工局長汪令堯說,工程主要施工涵蓋鋼構件局部補強修復、橋面伸縮縫修繕及外觀塗裝整新等,為確保施工品質與安全採「全橋封閉」,呼籲用路人配合改以台一線溪州大橋替代道路,預計一一五年十二月完工。工程象徵著雲林與彰化兩縣跨域合作,共同守護國家重要公共建設與歷史資產,期修復後延長大橋使用年限並提升整體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