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豬肉產業 立委何欣純與台中業者對談展現行動力

立法委員何欣純於建國市場舉辦「市場豬肉業者座談會」。(何欣純辦公室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中日前檢出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供銷產業鏈生計。立法委員何欣純29日下午於台中東區建國市場舉辦「市場豬肉業者座談會」,邀集屠宰、運輸、分切加工、肉品拍賣及傳統市場豬肉攤商等業者,也包含靠溫體豬為食材的小吃餐飲業者,共同交流意見。

何欣純表示,民生經濟直接受衝擊影響,辦座談會就是要了解第一線產業的困境,把建議帶回中央,儘速提出支援方案,讓受衝擊的產業能夠度過難關。何欣純指出,座談聚焦兩大重點。第一是防疫清消作業的落實。現場多位業者反映,運豬車輛的清潔與消毒尚未徹底,存在潛在風險。她表示將立即反映農業部,並請農業部督導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全面加強從豬場到關聯場域及運輸車輛的清消作業,包含車輛、人員與物流動線,務必執行到位,防堵疫情擴散。

第二部分則關於豬肉產業的生計衝擊,何欣純強調,補助起算日應自禁宰令發布當天開始認列,確保補助措施周延到位。因應非洲豬瘟疫情所實施的禁宰與禁運措施,導致豬肉拍賣場停擺、屠宰作業暫停、運輸中斷、分切加工及市場販售全面受限,許多攤商與勞工沒有肉可賣,生計陷入困境。何欣純指出,中央相關部會,包含農業部、環境部、經濟部及勞動部等,皆應共同研擬補助方案並從寬認定,將肉品產業鏈相關從業人員納入,包括屠宰工會、運輸工會及肉品工會等,以及拍賣、搬運、分切、配送等產業角色,務必讓補助措施做到周延,真正照顧到每一位受到衝擊的產業工作者。

何欣純強調,好的市政應該是延續的,尤其是關乎民生的基礎建設。市長更應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魄力,該做的事不能拖,台中市目前廚餘處理能量不足,正是長期缺乏決心與規劃所致。她也再次提出五項去化廚餘的建議,包括生、熟廚餘分類確實、減少剩食源頭、廚餘車加裝GPS掌握路線動向、建立廚餘共同高溫烹煮中心制度,以及發展廚餘轉化生質能源與再利用技術等。

何欣純在座談後,也前去觀察建國公有零售市場的廚餘機,了解廚餘高溫殺菌化成肥料的過程,同時提及日前拜訪中興大學及中央研究院楊秋忠院士,向專家學者請益討論廚餘去化新技術與建置條件。楊院士所開發的「TTT酵素處理技術」,可在短時間內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是兼顧環保與效率的方向。現場台中市議員鄭功進、陳雅惠、張玉嬿、蔡耀頡等人共同參與座談,市議員江肇國、黃守達亦派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