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風災過後的廢棄光電板爭議,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二十九日質疑,以往政府稱「片片有序號可追流向」,但能源署公文為何卻寫「序號盤點實務上已不可行」。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回應,由於量實在太大有十二點一萬片,將與經濟部協商,原則希望片片都回收。
陳菁徽二十九日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指出,環境部與經濟部過去不斷製作圖卡宣傳稱光電板「片片有序號、片片有身分證」,連彭啟明自己都曾留言強調每一片都有序號流向、設置業者需要負責。
然而,對於這些廢棄光電板實際流向,要求經濟部提供序號清冊,從八月追到快十一月,經濟部始終拿不出來,二十九日剛收到經濟部能源署公文,指因環境蚊蟲滋生疑慮,回收處理實在無法直接盤點損壞設備序號。
陳菁徽指出,公文更坦承丹娜絲風災造成大量損毀,序號盤點實務上已不可行;公文甚至提到環境部建議在天災情況下不要用序號,改採「重量」為基礎管控回收。
彭啟明對此答詢道,因為量實在太大有十二點一萬片,會請業務單位能退回去再確認清楚一點,再跟經濟部協商,因為環境部希望片片都回收,這是原來的原則,但有些的確是已經去化掉的,那些序號真的要花一點時間。
陳菁徽補充,經濟部能源署的公文已證實,在天災面前「序號追蹤」已完全失靈,中央的承諾形同廢紙,能源政策大錯亂、地面光電缺口還有一千四百座大巨蛋面積,後續龐大的光電廢棄物絕對會成為環境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