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翔/高雄報導
刑事警察局聯合關務署、地檢署及高雄市刑大於今年6月至8月攔截三批自中國走私之第四級製毒原料,純度99%總重近500公斤,估可製成逾60萬包毒咖啡包或500萬顆錠劑,市值逾4億元;警方於桃園、臺南、高雄等地拘提游嫌等5人到案,並查出與多名潛逃中國之通緝犯合作跨境運毒,警方將持續溯源查緝。
刑事警察局偵查第八大隊(第四隊)南部打擊犯罪中心與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及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共組專案小組,於今年6月至8月間成功攔截三批自中國地區企圖偷運入境之第四級毒品先驅原料「1-甲基苯基-1丙酮」,純度高達99%,查扣總純質淨重近500公斤。依其可製毒用途推估,若流入市面,可製造成逾60萬包毒品咖啡包或約500萬顆錠狀毒品,黑市價值估計超過新臺幣4億元,對社會治安與國人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表示,專案小組接獲情資後立即展開「溯源追緝」,並於桃園市大園區、臺南市永康區及高雄市鳳山、大寮等地同步查緝,成功拘提游嫌(19歲)、王嫌(31歲)、林嫌(31歲)、江嫌(31歲)、趙嫌(25歲)等5名涉案犯嫌到案,順利溯源追出該批毒品先驅原料的運輸與分流鏈條。
調查顯示,主嫌趙姓及江姓犯嫌與逃逸至中國地區之臺籍通緝犯合作,自海外進口製毒原料,再招募游、王、林等人分別負責貨物提領、移置與運送,並按每次任務支付1至4萬元不等酬勞。專案人員掌握嫌犯之行蹤動態後,經多日跟監、埋伏與同步收網,成功瓦解該跨境運毒犯罪鏈。
警方指出,該集團成員多曾隸屬同一詐欺集團,為牟取暴利而升級成跨境毒品走私組織,犯罪模式具高度分工性與隱蔽性。刑事局強調,將持續與關務、檢警等單位合作,強化邊境查緝與風險貨物監控,從源頭阻斷毒品流入,並呼籲民眾切勿因貪圖小利而捲入犯罪,否則將面臨嚴重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