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三十日指出,一一四年度二名得主都屬工程領域。黃炳照率先提出「無陽極鋰電池」概念,能量密度可達現有鋰離子電池的二倍;他並提出高值化產氫電解技術,可降低所需電力到傳統的三分之一,且生成的綠氫(指電解水製氫過程中,所使用能量來源為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可用於零排放燃料電池發電,進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國家產學大師獎是為鼓勵技專教師投入專業技術研發,由國科會、經濟部、產業界及技專推薦,經評選小組審視近十年的產學合作計畫、專利及技術移轉效益等,挑選出得主由電池與氫能燃料電池材料研發的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黃炳照,以及擅長節能減碳智慧化與AI導入的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李達生獲得殊榮。
李達生,研究聚焦於「節能減碳智慧化與AI導入」,他開發的AI智慧燃燒控制技術,實際導入宜蘭縣焚化廠,用於垃圾熱值分析及廢棄物清運稽核系統,有效使焚化效能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二。近十年主持五十五件產學合作案,簽約金額近三億元,技轉金額則超過一千萬元。他近十年指導學生團隊獲得二十一項全國競賽獎項。
另一名得主黃炳照近十年主持三十八件產學合作案,合作對象涵蓋台灣主要能源與科技產業,並取得五十九件發明專利,技術轉移簽約金額約新台幣四千四百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