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11校穿堂優化 美感呈現

國語實小運用穿堂牆面設計校史發展的「學習地圖」,透過行動載具掃描QR_code,學習學校發展沿革的學習內容。(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三十日表示,積極推動校園環境改善工程,聚焦校園中容易被忽略的動線空間,推動「校園穿堂環境優化」,一一四年投注七百七十萬元補助十一所高國中小學校完成改善,以美感設計與教育理念結合,讓原本只是作為通道的穿堂,轉變成有溫度、有故事、有參與感的學習空間,讓孩子從進校門的那一刻,學習就開始發生。

教育局指出,一一四年度完成改造的十一所學校,不同於以往穿堂強調師生通行的動線、或者是重要事項的公告,各校依自身特色與校園文化進行設計,規劃並打造出富有創意與溫度的穿堂:其中幸安國小結合歷史建築與巴洛克風格,設置櫥窗展示校史與學生榮耀,展現校園文化底蘊,更強化師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此外,民權國小鎖定幼兒園穿堂,透過色彩、光影與材質的巧妙運用,營造溫馨且富有學習功能的跨領域空間,讓孩子們能自由探索與學習成長。

而國語實小與吉林國小,則是配合迎接八十與六十週年的校慶,不約而同地選擇運用木紋磚營造人文氣息與空間舒適度,並與週年校慶意象結合,創造出古往今來在教育之路上持續邁向未來的涵義。

「校園穿堂環境優化」,透過改善照明、動線與展示設計,讓穿堂不再只是通行空間,而是結合美感設計與教育功能的日常學習場域。經過優化後的穿堂空間,不僅提升學校整體環境質感,也讓師生與家長對校園有更深的認同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