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頸之聲-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 彭宏男詮釋譜」新書發表

 

「硬頸之聲-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 彭宏男詮釋譜」新書發表,收錄多首重要的客家八音吹場樂和絃索調樂曲。(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推廣客家傳統音樂文化,新竹縣政府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共同補助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出版「硬頸之聲,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彭宏男詮釋譜」,書中收錄多首重要的客家八音吹場樂和絃索調樂曲,以及此團所特有、絃索調「大開門」,卅一日於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舉辦新書發表會。

縣長楊文科表示,客家八音是縣內珍貴的文化資產,也是客家精神的象徵。此次出版不僅是音樂技藝的再現,更展現了世代相承的文化韌性,縣府將持續支持傳統藝術的保存與推廣,讓客家音樂之聲代代相傳,延續不絕。

文化局長朱淑敏指出,本書以新竹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團體「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為核心,由第八代傳人-彭宏男團長整理祖傳骨譜並書寫詮釋譜,完整呈現客家八音的傳統與創新。

書中收錄廿五首經典曲目,包含上管大開門、五管大開門、大團圓、壹串蓮、將軍令、鐵斷橋、零包茶等,以工尺譜保留傳統音樂精髓,並輔以樂譜概念解說,讓讀者與音樂學習者能更貼近八音文化的精神。

文化局說,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源自清代廣東陸豐,遷臺後世代以八音為業,至今傳至第八代。出身八音世家的彭宏男,五歲便能自拉自唱北管唱曲,被譽為「關西五歲神童」,嗩吶造詣高超、音色清亮、詮釋細膩,並精通二絃、胖胡、烏嘟空等樂器,是當代客家八音的重要代表樂師。

「硬頸之聲」書名象徵客家人堅毅不屈的精神,也代表音樂世家薪火相傳的韌性。本次發表會現場除播放珍貴歷史錄音,也邀請彭宏男與劉延芳博士分享出版理念,壓軸演出「大團圓」象徵傳承與延續,讓現場賓客一同走進八音的世界,感受客家音樂的厚度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