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台肥一廠轉型AI數據中心,市長謝國樑透露已有大廠探詢,市府組專家委員會把關四接;但AI最需要的是大量電力,議員指假使市長反對協和更新,立場相違矛盾,就不會有數據中心,勢必抉擇,不能包牌什麼都要。
市議員張之豪指出,基隆未來若要參與AI時代,台肥一廠二十公頃建AI數據中心,首先將中山區交通配套規劃在前,至少要串聯五股、中壢、桃園、北士科。
不管核電、綠電或天然氣,只要發電都有風險,他提到,市長曾提不要擴大燃氣機組,而AI演算最需要就是大量電力及穩定供電;他認為或許協和轉型可朝此更新,假使AI數據中心是未來產業願景,卻與當初市長立場相違背,但目前電力光是基隆及北部地區都不夠用,談何AI?需要用電是協和電廠發電的二到三倍,沒有提供這些需求,誰敢來投資?
謝國樑說,近年AI崛起,需要電力,但電廠興建一定要對地方沒有風險下進行,環團長期關切議題,現天秤有兩端,一端是開發、電力、AI、產業、就業;一邊是環境、填海造地、珊瑚破壞及汙染及未來興建安全疑慮,所以,近期要組安全委員會,更新仍以安全為最重要考量,努力把關,一定會站在市民及城市優先角度看待,但希望不同背景專業給綜合意見,大家一起做決策,而非市長一人決策。但張之豪說,沒有電,就不會有數據中心,勢必抉擇,不能包牌什麼都要。
施偉政提醒,土地政策都要改變,台肥是北北基難得甲種工業用地,要有另類招商考量,工廠設立一定要有電力供應,未來中山區可能因此發展迅速,區民才有盼頭。
陳冠羽認為,四接新建爭議環評早就通過一定會蓋,AI大廠若要高汙染用電,相信桃園三接會是更佳選擇,有電源不代表AI一定來,北市也沒大電廠,若有也是可憐的基隆四接在供電。現在土壤高度汙染,才是謹慎應對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