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軍備競賽非通往和平之路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三十一日刊出,針對台灣國防政策表達明確立場。她指出,軍備競賽並非通往和平的道路,台灣應以政治努力與外交智慧開創兩岸穩定局勢,讓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取得平衡。

針對外界質疑她不支持將國防預算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五,是否與保衛台灣的決心相矛盾?鄭麗文回應,此說法過於簡化。

她強調,國民黨歷來最支持國軍,也支持合理的防衛能力;但近年國防預算已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三,明年度還將編列破兆的特別預算,已超出台灣可承擔範圍。她主張,強化防衛應以效率與戰略為核心,而非無限制擴張軍備。

鄭麗文指出,過度的軍備投入恐陷入「你追我趕」的惡性循環,導致財政壓力與社會焦慮升高;呼籲透過政治協商與務實外交,降低兩岸衝突風險,讓台灣能在和平環境中鞏固安全與發展空間。她說,台灣需要的不只是武力,更需要戰略智慧與國際溝通能力。

鄭麗文表示,對台灣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兩岸和平,如果有機會能夠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她認為必須化解歷史歧見跟矛盾,堆疊累積越來越多的善意,因此必須展現誠意、決心。她相信,兩岸的矛盾跟歧見可以透過和平的方式來化解,避免一切可能挑起軍事衝突跟矛盾的所有言行。

鄭麗文說,現在大家關注的無非就是兩岸維持現狀,台灣的民意不管是統或獨,長年以來比例都相當的低;如果今天兩岸不能夠回歸正常化、和平穩定的關係,談其他的都是奢談,沒有任何的基礎。

針對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鄭麗文則說,「我們也沒有放棄武力保衛台灣的決心」。

鄭麗文表示,台灣絕對不可能會是第二個香港,但很有可能變成是第二個烏克蘭。

至於她在專訪中提到「普丁並非獨裁者,而是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的領袖」,鄭麗文表示,她的重點並非為俄羅斯總統普丁辯護,而是希望台灣在國際關係上維持開放理性,與各方建立更多友誼。

她表示,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展開民主化轉型,選舉制度行之多年,普丁是透過選舉程序產生的民選總統,她僅是客觀陳述事實。

鄭麗文說,黨內同仁曾提醒《德國之聲》記者訪談風格尖銳,但她仍選擇接受;希望透過對話讓國際社會了解國民黨的理念,展現開放與自信。她重申,國民黨主張和平交流、理性對話,不鼓吹敵意與分裂,台灣應該交更多朋友,拓展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