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提出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方案,受影響民眾預估達四百八十萬人,引發民怨。行政院六日晚間急滅火,強調衛福部補充保費的修法方向仍在初步階段,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的規劃。
衛福部指出,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包括將原每筆二萬元以下之股利收入不課補充保費,改為全年累計二萬元為徵收標準,恐造成股票在除息前出現賣壓,嚴重影響股市;而租金所得徵收補充保費方案,恐將對支持民進黨社會宅政策、提供房屋給政府包租代管的公義出租人再被剝一層皮。
對外界憂心股利改採結算制會影響小資族投資意願,衛福部石崇良稍早承認,事前並未與金管會正式談過補充保費徵收問題;但是也請教過很多財務專家,專家普遍不認為補充保費會對股市造成太大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的規劃;並加強社會溝通,以尋求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
依衛福部的邏輯,健保目前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收入來自一般保費;而股利所得則約占健保補充保費的百分之二十,當然希望股市能表現很好、股利發得很好,則健保就會獲得更多的挹注。
不過該項財務規劃卻忽略股民及存款族的感受,反彈聲浪四起。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保費徵收的概念是希望讓有能力的人多負擔一點;現在之所以引發爭議,部分原因在於政府尚未完全掌握個人或家戶所得資料,尤其如租金、海外投資,甚至地下經濟,仍存在許多難以勾稽的情況。
避免「賺小錢者交大錢」
她呼籲,衛福部應跟財政、稅務單位合作,強化所得資料整合與勾稽,否則「量能付費」原則只會停留在理想,更難以落實公平。
前健保局長、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說,他認同政府設法增加補充保費收入,「大方向是對的」,但收費機制應縝密計算,避免「賺小錢者交大錢」。
石崇良表示,明年健保總額支出達九千八百八十三億元,但健保保費收入約只有九千億元,健保財務缺口已經慢慢出現,勢必要調整健保之財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