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促進校園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農業部農糧署連續3年與大享食育協會共同推動臺日學校午餐食譜交換與供餐交流活動,6日特別安排日本茨城縣笠間市岩間第一小學與臺北市興雅國民小學兩校透過臺日兩國營養師以「在地食材」為共同語言,精心設計出兼具營養均衡與文化特色的「臺日共通學校午餐食譜」,讓學童體驗不同國家的食材與飲食文化,並深入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實踐「吃在地、食當季」的永續精神。
農糧署說明,自112年起陸續舉辦日本、韓國等國家學校午餐食譜交換與供餐交流,截至目前為止共辦理29場次,不僅讓學童認識不同國家與地方的飲食文化和在地特色農產品,更珍惜每一份食物背後的農業生產者與土地的恩賜,也藉由跨國交流瞭解國產食材的優勢與價值。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6日跨國學校午餐交流適逢日本笠間市內學校辦理的「臺灣香蕉日」,別具意義。臺日兩校共同菜單納入了雙方營養師的巧思,臺灣方面設計了超級下飯的「臺式打拋肉」,日本方面則設計了溫潤健康的「豆乳味噌湯」,除了共享的共通菜色,兩校更交換了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餐點,臺灣學童有幸品嚐到來自「日本笠間台灣辦事處」所提供的「栗子澀皮煮」,而日本學童則享用了來自臺灣的國產水果「香蕉」。

農糧署表示,藉由這份共享的跨國午餐,學童們參與了一堂生動的食育課程,不僅引導孩子們學會珍惜食材、尊重異國文化,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學童對臺灣在地農業的認同與連結,讓他們理解食物背後的文化底蘊與農業的珍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