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在醫界奉獻逾半世紀、深耕臨床醫療與行政領導的台北仁濟院暨附設仁濟醫院總院長林水龍,榮獲本屆「醫療貢獻獎」殊榮,林水龍院長表示,醫療是一生的志業,能守護更多人的健康,就是最大的榮耀,他為繼續台灣醫療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為表彰醫師長年投入臨床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的貢獻,衛生福利部今(11)日上午舉辦「第十二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頒獎典禮」,從所屬27家醫院共2,277名醫師中,遴選出62位表現卓越、足堪楷模的醫師,今年首度增設「醫療貢獻獎」,向退而不休、持續奉獻醫療領域的醫師致敬。
林水龍院長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服務年資長達50年,歷任省立桃園醫院外科主任、副院長,省立朴子醫院、台南醫院、嘉義醫院及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等多所公立醫院院長,並曾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與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其職涯橫跨臨床、行政與教育領域,對台灣醫療體系的現代化與人本化貢獻深遠。
民國93年,林水龍院長率先引進全台第一部專用型乳房磁振造影(MRI)設備,開創乳癌早期偵測的新時代。該技術大幅提升早期乳癌檢出率,嘉惠眾多婦女。近年他更在台北仁濟醫院推動「高危險群婦女乳房MRI篩檢補助計畫」,每年編列經費補助百名高風險婦女接受檢查,實踐預防醫學與健康平權理念,守護更多婦女的健康。
擔任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期間,林院長推動赴偏鄉服務醫師優先升等制度,派駐人力與資源進入偏鄉離島地區,使金門、澎湖、恆春及臺東等地區的醫療品質顯著提升。他更親率醫療團隊深入離島與偏遠地區推行乳癌篩檢與衛教服務,展現醫者仁心。
在國際醫療與醫療外交方面,林水龍院長功不可沒。他主導設立台灣首座海外醫療據點——「駐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台灣衛生中心」,推動衛生教育與醫療研究,深化邦交國醫療合作。並於任內組成多次海外醫療救援團隊,參與海地、紐西蘭、菲律賓等國際災害救援任務,展現台灣醫療人道關懷的軟實力。今年更推動台北仁濟院贊助烏克蘭醫療援助行動,將「仁濟」精神延伸至國際。
擔任醫管會執行長期間,推動美沙酮替代療法以改善毒癮防治,並於擔任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期間,催生「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立法,減輕醫療糾紛與提升醫療安全。此外,他創立「南杏醫學文教基金會」,長年獎勵醫學研究與教育,培育新世代醫療人才。
林水龍院長歷年榮獲「台灣醫學振興獎」、「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傑出公務人員獎」、「台灣醫療典範獎」、「新北市醫療公益獎」及「台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等多項殊榮,充分肯定其在醫療、公共衛生與社會服務上的卓越貢獻。

林水龍院長表示:「醫療是一生的志業,能守護更多人的健康,就是最大的榮耀。」未來他將持續帶領仁濟醫院團隊深耕社區健康服務,推動再生醫療、國際醫療等,為台灣醫療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