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繁,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十四日舉辦「瓜果研發與輔導成果發表會」,發表在品種育成、土壤健康管理與病蟲害整合防治等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推出一系列具備抗病性與逆境適應能力的洋香瓜與夏南瓜新品種。
台南區農改場場長陳昱初指出,今年夏季豪雨與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農業,設施型瓜果栽培首當其衝。面對極端氣候帶來的風險,台南區農改場持續強化品種改良與健康管理兩項核心技術,協助農民穩定產量與品質,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
在品種研發方面,台南場歷經多年選育,推出一系列具備抗病性與逆境適應能力的洋香瓜與夏南瓜新品種。洋香瓜「台南13號」具抗白粉病及耐熱性,糖度高、早熟性佳,適合夏季設施栽培;洋香瓜「台南14號」果肉橙色,耐高溫、裂果率低、採收率高;甜瓜「台南15號」為極早熟白肉香瓜,果皮黃底嵌銀斑,二十五至二十八天即達適收;洋香瓜「台南16號」具抗白粉病,適合涼溫季節穩定生產。
夏南瓜系列台南1號至4號皆具高抗白粉病與病毒病能力,並配合不同果皮特性與播種期,提供產期調節的彈性選擇。上述品種皆已完成技術授權予國內種苗公司,加速推廣與商業化生產,協助農民導入高品質種原。
除品種改良外,台南場也致力於強化設施栽培地力與植株健康,針對連作障礙與土壤退化問題,推動以有益微生物為核心的土壤管理技術,導入放線菌、固氮菌與解磷菌等資材,促進根圈營養循環並抑制病原菌。另透過施用寡聚糖可進一步提升植株抗性,田間試驗顯示病害發生率至少降低20%,為推動環境友善且永續的設施管理提供有效技術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