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沙龍全新蔬食中菜上桌 素造一桌安心好味

酸豆若末黃金包。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在蔬食風潮與永續飲食意識抬頭的此刻,養心沙龍端出一桌帶著「新上海風」的創意蔬食中菜。主廚鄭達鴻表示:「把制式的上海菜演繹成蔬食,是我們這次最想做的事。」

他以上海與江浙經典為靈感,從無錫排骨、東坡肉、京醬肉絲到揚州炒飯、松露小籠包…等,一道道呈現出屬於自己的蔬食詮釋——改用植物肉、日本車麩、燕麥奶與各式菇類,保留記憶中的甜潤醬香與細膩層次,卻讓身體負擔悄悄下降,讓愛吃中菜的人也能安心說一句:「這樣吃,可以再多來一口。」讓蔬食不只是「替代品」,而是一種更安心的日常選擇。

京醬若絲捲餅。

全新菜色從京味到江南,都是「蔬」心料理,此次新菜單共推出六道新品,其中多數為全素料理,並融入家鄉味與創意巧思:

這次新菜設計,著重以下幾個方向:

1.以熟悉經典為底,降低蔬食距離感:無錫排骨、東坡肉、揚州炒飯等,都是多數人記憶中的菜色名稱,讓第一次嘗試蔬食的客人也能輕鬆點餐、不感陌生。

2.大量使用菇類與穀物奶類:以植物肉、日本車麩、杏鮑菇與燕麥奶等食材,營造原本葷食料理中的層次與飽足感,同時減少動物性食材的依賴。

3.兼顧味蕾與永續理念:透過蔬食創作,傳遞「吃得好,也吃得安心」的理念,讓每一次聚餐都能成為對自己與環境更友善的選擇。

以杏鮑菇切絲油炸至金黃,再拌入特製京醬慢火收味,模擬京醬肉絲的經典記憶。薄餅煎出淡淡麵香,包入生菜與小黃瓜絲,一口咬下,是醬香濃郁、杏鮑菇多汁與餅皮嚼勁交疊出的多層次口感,清爽而不厚重。

以酸豇豆作為主角,與植物肉一同大火快炒,酸香開胃又帶鍋氣;再加入洋地瓜增添微甜與口感層次。外層選用炸至金黃的「黃金包」,外酥內軟,將酸與鹹香牢牢包裹,呈現帶有江南家常風味的創意小點。

以馬鈴薯作為「骨架」,外層包裹豆包,再裹上玉米粉酥炸,最後以特製無錫醬汁慢火滷煮收乾。成品色澤紅潤亮眼,外皮酥中帶韌、內裡柔軟綿密,甜中帶鹹的醬香在口中回甘,將無錫排骨的記憶以蔬食方式重新演繹。

以江浙名菜「東坡肉」為靈感,選用日本車麩模擬三層肉的外型與分層口感,加入醬油、冰糖慢火燉煮入味。湯底則以燕麥奶搭配胡麻醬與紅油熬製,濃郁堅果香氣中帶著溫潤辣感,醇厚順口,是一碗兼具儀式感與飽足感的蔬食麵點。

經典揚州炒飯加入南洋元素,融入當地常見的 Kremes 脆餅概念。原本以雞高湯與雞蛋調製炸成的脆餅,改以香菇高湯與素食做法呈現,保留香酥口感也減少動物性食材使用。粒粒分明的炒飯搭配脆口配料,為傳統炒飯帶來耳目一新的風味層次。

以植物肉為基底,加入珍貴松露製作內餡,外皮薄而細緻,將湯汁與餡料精華緊緊鎖住。一口咬開,甘甜湯汁在口中溢出,與松露的獨特香氣交織,加上植物肉的紮實口感,讓人在無負擔的蔬食選擇中,也能享受充滿儀式感的小籠包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