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預計年底修法,改善校事會議的濫訴問題。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十九日召開記者會,支持教育部長鄭英耀目前提出的修法方向,呼籲保留校事會議機制,但從落實分流與檢核機制改革。不過,部分教師團體強力主張徹底廢除「校事會議」制度,回歸原有的考核制度,和家長團體在相關修法會議中針鋒相對。
教師團體頻頻呼籲政府正視「校園濫訴」問題,鄭英耀曾在立法院承諾年底前修法,目前修法方向是檢討校事會議的分流機制,確立校事會議要處理的只有「不適任教師」;不具名、無事證的投訴,以後也會明定不處理。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修法前後每年進入調查程序的案件量,大致都落在七百到一千件左右,真正問題在於「不成案比率」過高,調查後約有五成是不成案,因此須檢討的是分流機制,把明顯不到停聘、解聘、不續聘程度的案件,改由親師溝通與學校既有管道解決;保留校事會議,作為極少數重大案件的最後關卡。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提到,曾有調查小組認定須記小過的案子,送到校事會議變成記申誡,送到考核會則變成不懲處,導致案件草草了事,因此須再完善檢核機制,保障兒少權益。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榮譽理事長黃正銘說,校事會議是學生能安心學習的最後防線,透過外部調查,終結原本靠校內關係就能擺平的爭議。強烈主張改革,而不是廢除校事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