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阻中共犯台 美智庫:經濟制裁是重要元素


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月初發布的「中國突發事件的經濟嚇阻」報告,嚇阻大陸攻擊台灣是華府及其盟友安全規劃的核心焦點;制裁等經濟措施可作為嚇阻工具組合的重要元素,並結合外交、軍事等其他手段,盟友與夥伴也須共同參與,以發揮最大效力。

這份報告探討北京可能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內封鎖或入侵台灣的想定情境,並討論美國、澳洲、日本及英國可能採取哪些經濟措施來嚇阻這類侵略行為,以及這些措施可能如何影響大陸行動等。

報告指出,若有充分證據顯示北京可能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內犯台,美國有可能實施預防性制裁。而澳洲只有在認為大陸的威脅攸關生存,或嚴重且不可逆地危及澳洲安全利益時,才會採取經濟嚇阻工具;且美國需要施壓,澳洲才會加入有意義的預防性行動。

報告分析,日本具有技術能力,能相對快速實施制裁,但要做出這項政治決定將會十分困難。日本會考量制裁有效性、北京報復、在大陸的日本公民及資產的安全;也需要來自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壓力。

英國方面,若面對大陸報復,經濟可能會承受高昂代價;但如果英國盟友,特別是美國已形成強烈共識並施壓,英國可能也會對大陸祭出嚴厲懲罰。

報告建議,美國對大陸占領台灣行動至關重要的商品實施出口管制;並確保盟友也參與相關經濟制裁。

報告認為,光靠制裁不太可能達到嚇阻,但可作為嚇阻工具組合中的重要元素。最有效方法仍是結合多種工具,除了制裁還包括建立外交聯盟以對抗潛在侵略行為;進行可見且可信的軍事準備,表明大陸將面臨一場艱難的戰鬥,以防北京達成目標,或即使大陸成功攻占台灣,其本身也會遭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