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根據剛出爐的上市公司第3季財報,今年前3季整體業績表現相當亮眼;尤其是不含金融業的產業,獲利總額高達2兆6,124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2兆3,678億元成長10.33%。不過,此一獲利仍未能刷新2022年前3季所創下的2兆9,523億元高點,主要原因在於僅AI產業一枝獨秀。
從前3季稅後淨利前10名來看,台積電持續以稅後淨利1兆2,100億元穩於第1名,較2024年同期大幅成長51.63%,並創下前3季獲利的歷史新高。鴻海前3季稅後淨利達1,614億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35.4%,同樣創下同期新高,排名第2。聯發科雖以稅後淨利830億元位居獲利第3,但稅後淨利較2024年同期微幅衰退0.24%。長榮以稅後淨利約613億元排名第4,較2024年衰退45.32%。廣達以稅後淨利534億元排名第5,較去年同期成長20.81%,並創下前3季的歷史新高。台達電以稅後淨利483億元排名第6,較2024年同期成長45.92%,同樣刷新同期歷史紀錄。
今年前3季稅後淨利第7至第10名依次為緯穎373億元、華碩357億元、聯電315億元及中華電約307億元。其中,緯穎與華碩均創下前3季獲利歷史新高。整體而言,前3季獲利前10大的企業中有6家締造獲利新高紀錄,且皆屬AI相關股。
今年前3季營業利益率前10名的公司中,第一店(2706)以69.31%奪下榜首。川湖(2059)則以69.03%,僅些微之差位居第2名。萬企(2701)以63.87%排名第3;統領以54.53%列第4;材料-KY以53.12%居第5。台積電以49.63%名列第6;勤益控股以46.4%排名第7;可寧衛以42.04%居第8;華友聯以40.28%列第9;名軒則以39.86%位居第10。整體而言,營業利益率前10名多屬小型資產股及建設股,AI股相關企業僅有川湖與台積電入列。
至於前3季EPS(每股盈餘)前10名,則由緯穎以200.85元摘下王座,並大幅領先以EPS109.06元居於第2的大立光(3008)。第3名至第6名EPS也都超過50元,依次為川湖的66.35元,祥碩(5269)的52.62元、聯發科的51.76元,以及世芯-KY(3661)的50.89元。EPS第7至第10名依次則為嘉澤(3533)的47.64元、台積電的46.75元、華碩的44.63元,以及旭隼(6409)的34.16元。整體觀察,前10名中除大立光之外,其餘均為AI相關股。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仍是前3季在稅後淨利、營業利益率及EPS三項指標皆名列前10的台積電。其次為前3季稅後淨利排名第7、EPS位居第1的緯穎;以及前3季營業利益率排第2名、EPS排名第3的川湖;此外,在稅後淨利排名第8、EPS排名第9的華碩同樣表現突出。台積電雖然在今年前3季繳出極為亮眼的整體成績,但根據其第3季合併財報顯示,台積電美國亞歷桑那廠前3季僅貢獻47.6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廠上半年就已有47.28億元的貢獻(其中第1季獲利4.96億元、第2季獲利42.32億元),意味著第3季獲利僅0.41億元,獲利低於市場預期。雖然獲利下滑主要受營運成本攀升、以及正處於擴建與導入先進製程投資期的影響,但預期亞利桑那廠在2027年前的獲利表現恐難顯著提升。至於亞利桑那廠何時可以真正展現其獲利能力,仍需要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