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金-太魯閣地圖史四百年》新書發表 從古地圖看見太魯閣的歷史軌跡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遊客中心舉行《山海金太魯閣地圖史四百年》新書發表會,分享太魯閣豐富多元的歷史視野。(太管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在積極推動0四0三花蓮大地震後復建工作之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亦持續投入各項保育工作,二十八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遊客中心舉行《山海金太魯閣地圖史四百年》新書發表會,與社會大眾分享太魯閣豐富且多元歷史視野。

太管處長劉守禮表示,山海交會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不僅以壯麗峽谷景觀聞名,更蘊藏豐厚多元且獨具特色的人文歷史。太魯閣歷史發展脈絡與地圖演變,宛如臺灣歷史進程與地圖繪製技術變革的縮影。

太管處長劉守禮展示歷時兩年蒐羅散落世界各地及向國內外公私館藏單位及私人收藏家洽借的珍貴與太魯閣相關的老地圖。(太管處提供)

劉守禮指出,一一二年有幸委請長期鑽研臺灣歷史地圖的魏德文先生,以及致力科技與文化整合研究的郭俊麟博士共同合作,針對大航海時代、清代、日治時期至戰後的太魯閣歷史圖資進行盤點、調查與研究詮釋,並將成果集結成冊出版地圖專書《山海金太魯閣地圖史四百年》。

太管處表示,《山海金太魯閣地圖史四百年》編纂工作歷時兩年,執行團隊為蒐羅散落世界各地與太魯閣相關的老地圖,向國內外公私館藏單位及私人收藏家洽借珍貴歷史圖資,使本書內容更為完整且具深度。

太管處指出,綜觀太魯閣地圖史,太魯閣的身影最早可追溯至大航海時代,因砂金資源而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清領中期以前,治理重心多在臺灣西部,使得東臺灣在地圖上的著墨相對有限,直至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後,推動「開山撫番」政策,「太魯閣」才正式顯現在歷史圖紙上,而日治時期更引進當時最先進的三角測量法,臺灣實測地圖正式出現,奠定臺灣現代地圖測繪技術的基礎。

太管處強調,《山海金太魯閣地圖史四百年》以地圖為歷史閱讀的起點,透過跨越四百年的珍貴圖資,引領讀者窺看太魯閣地區的關鍵歷史變遷與發展脈絡,同時展現臺灣地圖繪製技術演進的軌跡。

從追尋黃金的航海探索,到今日以保育為核心的土地規劃,一幅幅古地圖拼貼出臺灣這個島嶼的歷史記憶,希望這本書能讓大眾以嶄新視角認識太魯閣,並重新思索土地、文化與歷史的深刻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