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揆延長促轉會一年,只會加重外界疑慮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與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右)在立法接受質詢(中央社),蘇揆表示促轉會將延長一年,引發外界質疑。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表示,行政院促轉會將依規定延長一年,未來延長不限次數。言猶在耳,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就因遭監察院彈劾,而被處撤職並停止任用兩年。這除了對蘇貞昌是一大諷刺之外,促轉會繼續運作的正當性與必要性,也更令外界質疑。
 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會的任務是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其他轉型正義事項。依照規定,促轉會應於兩年內,就這些事項以書面向行政院長提出含完整調查報告、規劃方案及具體實施步驟在內的任務總結報告。
 換言之,促轉會原先設定的目標,應該是今年五月底之前提出任務總結報告後解散。但這項條例立法之初就已預留伏筆,明定兩年內未能完成者,「得報請行政院長延長之,每次以一年為限」。因此促轉會延長,依法確實並無不合。
 問題是,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去年十月表示,對於促轉會是否延長?並沒有規劃;兩年內能否完成促轉條例賦予責任,做出成果?楊翠也承諾「自信可以做到」。顯而易見,身為促轉會的主管,楊翠本人就認為,在今年五月底之前,應該可以提出任務總結報告,如此一來,促轉會當然也就沒有延長的必要。然而,蘇貞昌現在卻宣稱,「幾十年不公不義,不可能兩年就處理完成」,所以同意促轉會延長。乍聽之下,似乎不無道理,但當時促轉條例何必要訂兩年的期限?難道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還是其中另有蹊蹺?
 事實上,促轉會之所以成為媒體焦點,並不單純是因為它的任務有高度的針對性,而是因為它形同「東廠」的角色。根據監察院調查,張天欽在邀集僚屬討論如何繼續炒作除垢法和侯友宜相關新聞時表示,侯友宜說鄭南榕案件是去救援,問心無愧,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他強調「如果沒有炒作很可惜,不直接講,間接影射的話最可怕、殺傷力最強」;並挑明說:「我們準備例子,民進黨立委每人餵威權題,讓議會變成promotional的,促轉會、內政委員、中選會都會燒的。」還毫不掩飾的說:「我們本來是南廠、現在變西廠,後來升格變東廠,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的八個民進黨委員是我們的側翼。」
 張天欽的話顯示,促轉會以專制時代特務機關「東廠」自居,計劃運用「間接影射」的方式,透過民進黨立委炒作,來對付國民黨的新北市長候選人。試問,這跟促轉會的任務有什麼關係?
 再者,民進黨政府如果真的想要推動促轉會的工作,成立之後就應慎選人事,充實人力,加速進行。可是,有心推動轉型正義,促進社會和解的首任主委黃煌雄,上任兩個月都看不到公文,甚至連部屬的差勤都無法做主;張天欽「東廠」風波事件發生後,他雖向社會道歉,保證促轉會不會成為選戰工具,並且也打算繼續打起精神做事,但卻發覺層峰的立場並未真正挺他,最後毅然辭職。
 從二O一八年十月至今,楊翠一直是代理主委,副主委則一直懸缺,並有四個委員缺額未補。試問,促轉會如果任務重要,人事安排怎麼會如此草率?難道是怕楊翠像吳音寧一樣,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無法招架立委質問?還是根本就不願促轉會接受國會監督?否則怎麼會讓楊翠一代就代一年多,始終不讓她真除?
 正因為如此,在這些疑慮尚未消除之前,蘇揆就宣布促轉會延長一年,只會讓外界憂慮「東廠」的陰影將更為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