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迷離

時光的流逝反而帶來艷麗明亮。 (取景自瑞士楚格湖畔黃昏)
 文、攝影/張至璋
 影響人類近代文明最偉大的兩人是,17世紀的牛頓,20世紀的愛因斯坦。今天的故事不是要談科學,卻要從他們身上開始。
 英國人牛頓的慣性定律,開啟了人們認識物體的質和量之間的關係,運用在生活上有了舟車之便。猶太人愛因斯坦(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相對論,開啟了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神祕性,運用在實體上出現可怕的原子彈,醫學上核磁共振等。當人們坐進火車廂,發現月台上的人全在向後倒退,剎那間驚醒,原來是自己向前行進。當太空人重返地球,發現他的手錶比所有人慢了四秒,才知道太空運行改變了時間。從「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到初始瞭解宇宙的空間和時間,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人之間的300年距離,非常短暫,在浩瀚的天穹時空裡,不過滄海一粟,儘管二人帶來的影響如此巨大。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1905年愛因斯坦最初醞釀相對論時,僅是瑞士專利局一名26歲的小職員。麻省理工學院現年71歲的教授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驚訝如此的年齡竟能夠在20世紀初葉的環境,發表舉世震驚的三大論文,電磁學,量子論,統計物理?是什麼樣的神奇力量驅動這個平凡的青年,思考出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的神秘相互作用?百年來科學家仍在探討相對論的底細在哪兒?他們不解愛因斯坦窩居瑞士,觀察河水,如何能有如此巨大發現?萊特曼教物理但喜歡文學,30年前他找出了一絲端倪,當年愛因斯坦天天日有所思,必定夜有所夢,當潛意識從夢裡破繭而出,造成舉世震驚的相對論,夢就就是他偉大動力的來源。於是萊特曼依據相對論原理,設身處地替愛因斯坦創造30個,印證相對論的夢。萊特曼以他的物理研究和文學素養來詳夢,來詳「他創造的愛因斯坦的夢」,於是這些日常生活的夢,在萊特曼的文學筆下,饒富自然天理,合於愛因斯坦追求的相對論。因為是夢,無所謂合不合凡俗常理,然而神秘的篇章就此開展。

26歲的愛因斯坦常走上橋,望著流水沉思時間和空間。 (取景自瑞士蘇黎世河橋頭清晨)
 一個夢裡,有個青年猶豫不決,該不該在遠行前去會一名熟識但任性的女郎。第一個場景是他毅然離去,後來另交女友,過著平靜的日子。第二個世界裡,他去看她了,一陣纏綿後留下來,甘願與她共度往後傷心的日子。第三個世界裡,他無法克服不去看她,談了一小時後,藉辭逃脫,奔赴遠處,懷著一生的掛念。在夢中,這三個不同的場景同時發生,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產生迥然不同的結局。
 另一個夢裡,浪花衝向沙灘,撫平凌亂腳印。一群歡樂的人離開餐館,桌椅杯盤很快收拾整潔。微風吹過,塵土送到邊緣,馬路一掃乾淨。所以,「過往的」時間總是散漫和凌亂,時光的流逝卻能帶來「未來的」規律和秩序,而且更加艷麗明亮。
 有個夢裡,人們喪失了記憶,大家隨身帶著記事本,隨時不斷記載所有資訊(註:萊特曼寫書當時沒有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男人要靠記事本找到回家的路,要靠記事本知道等在家門口的女人和兒童與他有什麼關係,晚飯時大家靠記事本才能談天,夫妻上床永遠像是初夜。沒有記憶的世界裡,存在的只是當下,人人不斷靠自己的生命簿來尋找自己。這個夢告訴我們,歷史價值和經驗法則有多珍貴,不知道把握現在,不尊重經驗如同行屍走肉。換句話,時間對於空間的價值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一個夢裡,時間有中心點,中心點裡的時間凝固不動,雨點停在空中,鐘擺停在半途,狗張著嘴,吠聲凍結了。有個人接近這中心,心跳減速,體溫降低,思想遲滯。他進入中心,心跳體溫和思想都停止不動。中心裡的人緊摟著子女,子女笑顏永駐,擁抱永不鬆手,兩代的愛永遠凝固。中心的附近,時間沒有凝固,只是慢些,笑顏總會終止,兩代的愛總會結束。這人回到外面世界,發現早已過去多年,情人朋友親人早已過世,笑顏,擁抱和愛都沒有蹤影了。生命會結束固然悲傷,但是還曾有過燦爛,有過尊嚴。然而一旦進入中心,時間,生命和永恆都凍結了,人人像是標本蝴蝶,無從享受絢爛。
 萊特曼這本《愛因斯坦的夢》Einstein’s Dreams是1992年在美國初版,非常暢銷,台灣的「純文學出版社」1995年結束之前引進中文版,由童元方女士翻譯。陳之藩在序中認為,「萊特曼是以藝術解說科學中最捉摸難定的概念,時間。」而在萊特曼寫給純文學社長林海音女士信中,則十分讚美中譯本。純文學結束後,這本書由爾雅接續發行。林海音陳之藩都已過世,他們走完自己時間,返歸歷史空間。
 以前我初讀這本書時雖然覺得有趣,思想性很重,卻處於半懂半不懂的情況,可是越讀越開朗。去年又翻開來讀,然後飛到瑞士住了半個月,天天奔波大城小鎮,在湖邊,河畔,山林間倘佯之餘,腦裡常常映出來相對論,腳下的石板路總覺得愛因斯坦曾經踏過,於是手隨心轉,頻按快門,一一存檔。然而,現在寫這篇文章,又已過了一段時間,文章與我相對而論,覺得相對論還是滿陌生的,人們都迷惑於時空,在時空裡游離。

即時

婦跌倒肩關節脫臼 醫徒手復位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0多歲的楊姓...

龍巖捐助台大研究腦癌新療法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龍巖...

竊嫌香鋪佯裝買鞭炮偷錢包 警45分鐘逮回物歸原主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一名程姓慣竊...

玉井淺山故事館開幕 用食物說故事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由一群在地人不分日夜在...

近期新聞